引子:温情背后的法律责任
走在小区里,或者公园绿地上,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小狗小猫,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确实是这样。很多人都把宠物看作家庭成员,这份感情我完全理解。但是,温情背后,风险也悄悄跟着。一旦宠物,特别是那些有点脾气或者体型不小的家伙,突然发飙伤了人,那麻烦可就来了,不仅是邻里关系紧张,更重要的是法律上的责任问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少人可能觉得,嗨,不就是我的狗/猫淘气嘛,我赔点钱医药费不就完了?老实说,早期有些案子可能确实这么简单处理了,但现在的法律规定,尤其是民法典出来之后,对这个事情的规定是相当明确,而且,我认为,责任划分往往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也不能一概而论。我做了这么多年律师,处理过的动物伤人案子,形形色色,有些还真是挺让人唏嘘的。
核心原则:饲养人的严格责任
咱们国家《民法典》里头啊,对于宠物伤人这事儿,有个专门的说法,叫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基本原则是,你养的动物给别人造成了损害,不管你有没有错,作为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原则上就要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是我们行内常说的严格责任或者叫无过错责任。简单点说,就是我的动物伤了人,我就得赔,这个是大前提。
也就是说,法律先假定你有责任,除非你能证明有特殊情况,这个逻辑跟一般的人伤案子,比如两个人打架那种,需要证明谁有过错才能赔偿,是不一样的,理解了吧?对,就是先推定你担责。
例外情形:责任的减轻与免除
当然,法律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说到这里,我想起之前办过的一个案子,一个小孩儿,反复去挑逗人家拴在院子里的狗,结果被咬了。这种情况,你说狗主人还承担全部责任吗?显然不太公平,对吧?
所以,《民法典》也规定了例外情形。最主要的就是两条:
一是,如果能证明损害是受害人自己故意造成的,比如刚才说的那个小孩儿,就是典型的故意挑逗;
二是,如果能证明损害是受害人有重大过失造成的。重大过失这个怎么界定,实践中争议有时候还挺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说受害人有一点点不小心就算数的。在这种情况下,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可以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这体现了法律追求公平的一面,不能让宠物主人背上所有的锅。
第三方因素:责任的转移与追偿
(忽然想到)哦对了,还有一种情况也得说说。要是宠物伤人,不是主人的错,也不是受害人的错,而是被第三个人给弄出来的呢?比方说,有人故意打开你家狗笼子,或者恶意惊吓你的马,导致动物失控伤了路人。从法律角度而言,这种情况下,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找那个惹事的第三人索赔,也可以找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索赔。当然,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了之后,他有权利再去找那个第三人追偿。这个关系要捋清楚。所以你看,是不是挺绕的?但法律就得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特殊情况下的责任认定
还有些特殊情况。比如养烈性犬。国家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要是伤了人,那责任是跑不了的,而且往往是全责。另外,要是宠物跑丢了,或者被主人遗弃了,在这期间它伤了人,原来的主人或者管理人,还是得承担责任,不能说不是我管着的时候伤的人就没事了,这个责任是跟着动物的原主人的。这一点,在法律上叫做责任的延伸,提醒大家一定要有始有终,既然养了,就要负责到底。换句话说,就算动物不在你身边,只要你是它的主人或管理人,它惹了祸,法律上可能还是会找到你。总之,责任链条不会轻易断裂。
结语:责任、预防与思考
所以啊,宠物伤人属于什么责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主要是一种严格责任,但又有减轻或免除的口子,还可能牵扯到第三方。作为宠物主人,管好自己的毛孩子不仅是出于爱,更是法律责任的要求。当然,怎么在个案中准确界定各方责任比例,尤其是在重大过失的认定上,实践中依然有不少值得探讨的地方。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比如加强宠物登记管理、推广文明养宠的意识等等,这可能比事后追责更有意义。你说呢?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寻找更好的答案。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