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行医认定标准:5种行为如何界定?
前些年,我接手过一个案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位老乡在村里开了个小诊所,没执照,没资质,靠着几本医书和一点经验给人看病。结果,一次感冒输液出了事,病人差点没抢救回来。后来,法院判了他非法行医罪,罚款加拘役。这让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叫非法行医?法律又是怎么认定的?
法律底线在哪里?
说到非法行医,首先得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这条规定很明确: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非法行医这四个字,具体指什么呢?我翻看了不少司法解释,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年和2016年先后出台了详细规定,归纳起来,主要有5种情形。
5种行为的红线
第一,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或《医师执业证书》,却给人看病开药。比如我那老乡,自学了点中医知识就敢给人扎针输液,这就踩了红线。
第二,医疗机构没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营业。有的小诊所挂个牌子就开张,连最基本的卫生许可都没有,风险可想而知。
第三,超出执业范围行医。比如乡村医生只能在村里看常见病,可他跑到城里给人做手术,这也是违法的。
第四,用假证冒充医生。有些人花钱买个假执照,装模作样给人治病,一旦查实,后果很严重。
第五,雇佣无资质人员从事医疗活动。比如诊所老板请了个没护士证的人打针,出了事老板也跑不了。
这5种情况听着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怎么判断情节严重呢?我发现,这得看后果和影响。比如,造成病人重伤、死亡,或者多次非法行医被查处还不收手,这些都算严重情节。
案例背后的教训
我再讲个改编过的案例。有个张师傅,原先是卖保健品的,后来觉得自己懂点养生,就在自家客厅给人针灸放血。一次,一个顾客腿上感染化脓,住了两个月院才好。卫健委查下来,他既没医师证,家里也没医疗机构许可,最后被罚款2万5,还吃了官司。
这个案子让我感慨,很多时候,非法行医的人未必是坏心,可能只是不懂法。可不懂法不是免责理由。法律设这条底线,是为了保护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安全。你说,要是随便谁都能给人看病开药,咱们还敢去医院吗?
认定时的难点
不过,实务中认定非法行医也有不少难点。比如,保健和医疗的边界怎么分?张师傅说自己是养生调理,不算行医,可放血针灸明显是医疗行为,这就得看证据。还有,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怎么衔接?有些地方卫健委罚过了,公安还想再立刑案,这就得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
我还注意到,有些非法行医的案子,背后是监管漏洞。小诊所开了好几年没人管,出事才查,这不也值得反思吗?法律是死的,执行靠人,基层监管要是跟不上,类似的悲剧恐怕还会发生。
给普通人的实用建议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这跟我有啥关系?我又不当医生。其实,生活中我们都可能碰到非法行医的坑。怎么避开呢?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去看病时,先查查诊所的资质。正规医疗机构门口都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网上也能查到医生信息。别嫌麻烦,这关系到你的命。
第二,别轻信街边广告。有些老中医祖传秘方听起来神乎其神,但没证没照的,多半不靠谱。
第三,要是怀疑自己被非法行医坑了,赶紧报警或者找卫健委投诉。保留证据,比如收费单据、药方子,越详细越好。
第四,如果你自己想开诊所或者给人治病,记住:先考证、办照。没资质就动手,后悔都来不及。
法律与生活的平衡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非法行医的认定标准,说白了就是法律和现实的博弈。一方面,得严惩那些害人性命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得给基层医疗留点空间。毕竟,农村有些地方缺医生,乡村医生超范围看病也是无奈之举。法律是冰冷的,但适用时得有点人情味儿,你觉得呢?
总的来说,非法行医的底线很清晰:没资质别碰医疗,出了事后果自负。我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这点,别让自己或者家人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至于那些想钻空子的人,我的经验告诉我,法律的眼睛虽然慢,但从不瞎。早晚会找上门来。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0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