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还会被批捕吗?

本文由一位有15年实战经验的资深律师详细解析了取保候审后是否还会被批捕的问题。文章首先澄清了取保候审的本质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而非案件终结;随后分析了取保候审后仍可能被批捕的三种情况:违反取保规定、发现新的犯罪事实、符合逮捕条件;同时也指出了哪些情况下取保后被批捕可能性较小。文章还探讨了取保候审后案件的可能发展方向,并给出了取保期间的注意事项和应对建议。通过真实案例和专业分析,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取保候审制度,避免常见误区。

最近接到一位焦急的来电咨询:”律师,我儿子因为一起斗殴案件被取保候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没事了?检察院还会批捕他吗?”这位父亲的担忧其实是很多当事人及家属的共同疑问。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刑事辩护律师,我想今天就来聊聊关于取保候审后是否还会被批捕这个问题。

一、取保候审的本质是什么?

取保候审后还会被批捕吗?

说实话,很多人对取保候审存在误解,认为取保候审就是”没事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取保候审本质上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人可以不关起来,但案子还在继续查”。

记得我曾经代理过一个诈骗案件,当事人小李在被刑事拘留37天后获得了取保候审。他高兴地对我说:”太好了,律师,我这是不是就没事了?”我不得不当场泼了他一盆冷水:”案子还在继续侦查,你现在只是从看守所出来了,但并不意味着案件结束。”

二、取保候审后检察院还会批捕吗?

坦白讲,取保候审后检察院仍然有可能批准逮捕。根据我多年的办案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情形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相关规定,比如:

  •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 故意不接受传讯或者不如实报告自己的行踪
  • 干扰证人作证或者毁灭、伪造证据
  • 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

这些情况下,执行机关可以撤销取保候审,重新对其采取拘留措施,检察院也可能批准逮捕。

我曾经办理过一个案件,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擅自离开本市去外地旅游,结果被公安机关发现后直接撤销了取保候审,重新被羁押。这个教训非常深刻。

2.案件侦查深入发现新的犯罪事实

在取保候审期间,侦查机关会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了新的犯罪事实,或者发现原有犯罪事实比之前认定的更为严重,检察院可能会重新评估是否需要逮捕。

去年我代理的一个贪污案件,当事人最初因涉嫌贪污10万元被取保候审,但在后续侦查中,公安机关发现其实际贪污金额超过50万元,情节明显更为严重,最终检察院批准了逮捕。

3.符合逮捕条件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 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 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检察院发现犯罪嫌疑人存在上述情形之一,也可能会批准逮捕。

三、为什么有些案件取保后不会被批捕?

当然,并非所有取保候审的案件都会面临被批捕的风险。根据我的经验,以下几种情况取保后被批捕的可能性较小:

1.罪行较轻的案件

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取保候审,且在取保期间表现良好,一般不会再被批捕。

我曾代理过一个轻伤害案件,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了被害人谅解,最终检察院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2.证据不足的案件

有些案件是因为证据不足而被取保候审的。如果在后续侦查中仍然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检察院通常不会批准逮捕。

记得有一次我代理的一个诈骗案件,公安机关因为证据不足对当事人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在后续侦查中,由于无法收集到更多证据,最终案件被撤销。

3.特殊情况的犯罪嫌疑人

对于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的犯罪嫌疑人,即使案件较为严重,也可能因为人道主义原因而继续取保候审,而不是被批捕。

四、取保候审后案件会如何发展?

很多当事人关心的是,取保候审后案件会如何发展。根据我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

1.继续侦查后起诉

最常见的情况是,侦查机关会继续对案件进行侦查,收集证据。侦查终结后,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证据确实、充分的,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需要强调的是,《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决定取保候审的,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所以,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停止侦查。

2.检察院不起诉

如果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不足,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职务侵占案件,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我们积极收集有利证据,证明涉案资金实际上是正常的业务往来款项,最终检察院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3.法院判决

如果案件被提起公诉,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判处实刑、缓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等不同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取保候审的案件,如果罪行较为严重,法院仍然可能判处实刑。我曾经代理过一个贪污案件,当事人虽然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都是取保候审状态,但最终因为犯罪金额较大,仍然被判处了三年有期徒刑。

五、取保候审期间应该注意什么?

对于已经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必须遵守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规定,按时接受传讯,不得干扰证人作证或毁灭证据。

我曾经的一个客户因为工作需要想离开本市,我建议他先向执行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再行动,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积极配合案件调查

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积极配合侦查机关的调查工作,如实回答询问,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3.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结束,此时聘请专业律师介入案件,分析案情,收集有利证据,制定辩护策略,对案件的最终结果至关重要。

说实话,我见过太多当事人在取保候审后掉以轻心,认为”没事了”,结果错过了最佳辩护时机,最终案件结果不尽如人意。

4.争取被害人谅解

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与被害人沟通,争取谅解,进行民事赔偿,对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有很大帮助。

我曾经代理的一个故意伤害案件,当事人在取保候审期间积极赔偿被害人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并真诚道歉,最终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书,案件得以从轻处理。

结语

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终结。在取保候审期间,案件仍在继续侦查、审查或审理中。

对于已经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来说,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取保候审规定,避免因违反规定而被撤销取保候审;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案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为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争取最有利的结果。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我经常告诉我的当事人:”取保候审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取保候审,理性应对刑事案件。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1012.html

(0)
聚合律师的头像聚合律师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午2:45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午8: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