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明确责任主体,是获得国家赔偿的第一步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违法行为受到损害时,有权依法获得国家赔偿。这是一个维护公民权利、规范公权力运行的重要法律制度。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人首先遇到的困惑就是:这笔赔偿款,到底应该向谁主张?是具体的办事人员,是他所在的部门,还是更高层级的政府呢?明确谁来赔偿,也就是法律上所说的赔偿义务机关,是启动国家赔偿程序、最终获得救济的前提和关键。若找错了对象,不仅会徒劳无功,还可能耽误宝贵的申请时效。因此,深入理解国家赔偿的责任主体,对于每一个可能需要寻求国家赔偿救济的个体而言,都至关重要。
国家赔偿的基本类型:行政赔偿与刑事赔偿
在探讨赔偿义务机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国家赔偿主要分为两大类型: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区分这两种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定位赔偿责任主体。
-
行政赔偿: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常见的例如违法实施行政处罚、违法采取强制措施、违法征收征用财物、行政许可或不作为违法等情形。
-
刑事赔偿:主要是指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典型的如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审改判无罪的原判决已经执行、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伤害或死亡等。
明确了损害行为发生在行政领域还是刑事司法领域,是判断赔偿义务机关的第一步。
核心问题:谁是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赔偿请求人应当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那么,这个关键的赔偿义务机关具体是谁呢?总的原则是:通常情况下,哪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违法侵权行为,该国家机关就是赔偿义务机关。但具体到不同情况,则有更细致的规定。
行政赔偿中的赔偿义务机关
在行政赔偿领域,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
一般情况:由违法行使行政职权、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义务。例如,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违法吊销了张先生的营业执照,那么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是赔偿义务机关。
-
经复议的案件:如果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改变了原行政行为,并且该改变后的行为导致了损害或者加重了损害,那么复议机关就是赔偿义务机关。但如果复议机关维持了原行政行为,那么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仍然是赔偿义务机关。实践中,若复议决定加重了损害,原行为机关和复议机关可能成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
共同侵权行为:如果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共同实施了违法行政行为造成损害,那么这几个行政机关就是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它们需要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
受委托组织或个人:如果损害是由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执行受委托的行政管理职能时造成的,那么委托该组织或个人的行政机关是赔偿义务机关。例如,街道办事处委托某物业公司管理违章停车,物业公司人员在拖车过程中损坏了车辆,那么街道办事处是赔偿义务机关,而不是物业公司。
-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些组织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可以行使特定的行政职权。如果这些组织在行使授权职权时违法侵权造成损害,那么该组织就是赔偿义务机关。例如,某些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若法律明确授权其行使某项行政处罚权,则其在违法行使该权力造成损害时,自身成为赔偿义务机关。
-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职权变更:如果作出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已经被撤销或者其职权发生了变更,那么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赔偿义务机关;如果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机关,则由撤销该机关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承担赔偿义务。
从实践经验来看,确定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时,关键在于追溯造成损害的那个具体权力行为是由哪个主体作出的,并且要考虑后续的复议、委托、授权、机构变动等因素。
刑事赔偿中的赔偿义务机关
刑事赔偿的义务机关相对更为明确,主要依据侵权行为发生在哪个司法环节来确定:
-
错误拘留:如果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侦查机关作出的错误决定,那么作出该决定的机关就是赔偿义务机关。如果是由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的错误拘留,则人民检察院是赔偿义务机关。
-
错误逮捕:通常是由批准或决定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或者作出逮捕决定的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
再审改判无罪:对于原判决已经执行,后经再审改判无罪的情况,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是赔偿义务机关。
-
刑讯逼供或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如果在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实施了刑讯逼供、或者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那么实施该行为的工作人员所属的机关是赔偿义务机关(例如,实施刑讯逼供的侦查人员所在的公安机关)。
-
违法采取财产保全或执行措施:如果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或者违法执行罚金、没收财产,造成损害的,作出该行为的机关是赔偿义务机关。
总而言之,刑事赔偿的义务机关主要是行使侦查、检察、审判和刑罚执行职权的机关,根据具体侵权行为发生在哪个阶段、由哪个机关负责来确定。
赔偿费用从哪里来?——国家财政承担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国家赔偿金是否由造成侵权的那个具体工作人员个人支付?答案是否定的。国家赔偿,体现的是国家责任。因此,国家赔偿法明确规定:赔偿费用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这意味着,一旦确定了赔偿义务机关并作出了赔偿决定,支付给赔偿请求人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而不是赔偿义务机关的小金库,更不是具体工作人员的个人腰包。通常,各级财政部门会设立专门的国家赔偿费用科目,确保赔偿款项能够及时、足额支付。这种制度设计,一方面保障了赔偿请求人的权利能够真正实现,避免了因个别机关支付能力不足而导致法律白条;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国家对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后果负责的态度。
追偿制度:对有过错人员的责任追究
虽然赔偿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工作人员就完全没有责任了。为了强化责任意识,防止权力滥用,国家赔偿法还规定了追偿制度。
具体来说,赔偿义务机关在向赔偿请求人支付了赔偿金之后,应当责令以下两类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
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如果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是出于故意(明知违法而为之)或者存在重大过失(严重不负责任,显著偏离一般注意义务)导致侵权损害发生的,赔偿义务机关有权向其追偿。
-
有重大过失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造成损害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执行责任的人员,如果存在重大过失,也可能被追偿。
需要强调的是,追偿是赔偿义务机关内部对有过错工作人员的一种责任追究方式,它发生在国家先行赔付之后。追偿的比例和数额会根据工作人员的过错程度、损害大小、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非要求其承担全部赔偿金额。设立追偿制度的目的,主要是教育和惩戒,督促公职人员依法、谨慎行使职权,而非将国家赔偿的责任转嫁给个人。
实践中的建议与注意事项
了解了谁是赔偿义务机关以及资金来源后,在实践中申请国家赔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准确识别义务机关:这是首要任务。如前所述,不同情况下的义务机关不同。如果不确定,可以先向作出直接侵权行为的机关咨询,或者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来判断。找准对象,才能事半功倍。
-
注意申请时效:国家赔偿的申请是有时效限制的。一般而言,赔偿请求人应当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在两年内提出赔偿请求。超过时效,可能会丧失获得赔偿的权利。因此,一旦认为自身权益受损且相关行为可能违法,应尽早关注确认程序和赔偿申请时效。
-
准备充分证据:申请国家赔偿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损害后果以及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证明拘留错误的法律文书、证明财产损失的清单和凭证、证明身体受到伤害的医疗记录等。证据越充分,获得支持的可能性越大。
-
依法定程序申请:国家赔偿有明确的申请、审查、决定程序。赔偿请求人应向赔偿义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书,载明受害人基本情况、具体请求、事实理由和证据等。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甚至提起行政诉讼(针对行政赔偿决定)。熟悉并遵循法定程序非常重要。
-
复杂情况寻求专业帮助:国家赔偿案件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程序,特别是对于赔偿义务机关的认定、损失的计算、证据的收集等方面,普通民众可能会感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咨询或委托专业的律师介入,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国家赔偿找谁要这个问题,核心答案在于准确识别赔偿义务机关。它通常是实施了违法侵权行为的国家机关本身,但在复议、委托、授权、机构变动等特定情形下会有所变化。理解行政赔偿与刑事赔偿的区别,有助于初步判断。重要的是要记住,赔偿费用来源于国家财政,确保了赔付能力,而内部的追偿制度则旨在追究有过错人员的责任。对于寻求国家赔偿的公民而言,明确责任主体、把握申请时效、准备充足证据、遵循法定程序是获得救济的关键。在遇到疑难复杂情况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基于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普遍司法实践的一般性介绍和解读,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具体案件的法律意见或建议。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具体个案的处理需结合详细事实和证据。如果您遇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获取针对性的法律指导。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