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没签的合同,一场无法回避的工伤
去年冬天,一位满脸沧桑的中年男子李师傅拄着拐杖来到我的律所。他在一家小型建筑工地干活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导致腿部骨折。更糟的是,他跟老板只有口头约定,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劳动合同。当他向老板提出工伤赔偿要求时,对方直接回绝:”没合同证明不了你是我的工人,我凭什么赔你?”
李师傅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我20年的法律生涯中,遇到过数百起类似案件。工地临时工、小餐馆服务员、零工保洁…这些劳动者往往被困在一个看似无解的困境:既然没有合同,又如何证明工作关系?没有工作关系,又如何主张工伤赔偿?
事实上,即使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只要能够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工人依然可以获得工伤赔偿。这不仅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也是我作为劳动法专家想要澄清的最大误区。
无合同工伤赔偿的法律依据
很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存在一个误解:没有书面合同就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关系,不能获得工伤赔偿。但实际上,我国法律对劳动关系和工伤认定有着明确规定。
《劳动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并未规定”没有书面合同就不存在劳动关系”。相反,《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更关键的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该条例并未将”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作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无劳动合同情况下工伤认定和赔偿的坚实法律基础。我曾经代理过数十起无合同工伤案件,法院最终都支持了劳动者的诉求。正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一份判决书中所言:”劳动关系的认定不以书面合同为唯一依据,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法律保护。”
典型案例:无合同不等于无赔偿
王师傅的案例在我职业生涯中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他在一家装修公司做木工,干了三个月后在工作中右手被电锯严重割伤。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拒绝为他申报工伤,也不愿承担任何医疗费用。
王师傅来找我咨询时,我首先让他冷静下来,然后详细了解了他的工作情况。通过交谈,发现他虽然没有劳动合同,但有以下证据:
1.工友的证言,可以证明他在该公司工作的事实
2.工伤发生时的现场照片和就医记录
3.公司负责人通过微信转账给他的部分工资记录
4.工头在工伤发生后发给他的微信聊天记录,承认他是在工作中受伤
我们首先尝试与公司协商,对方依然坚持无合同就无责任的立场。随后,我帮助王师傅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劳动关系认定,成功获得了劳动关系证明。接着,我们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认定工伤并给予相应赔偿。
在仲裁过程中,公司代表辩称王师傅只是临时雇佣工,不存在劳动关系。对此,我出示了上述证据,并引用相关法律条文,证明王师傅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我特别强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认定的规定。
最终,仲裁委员会支持了王师傅的请求,认定工伤成立,公司需要承担包括医疗费、伤残赔偿金、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内的各项赔偿,总额近15万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证据收集是无劳动合同工伤赔偿的关键。即使没有书面合同,只要能够证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和工伤事实,依然可以获得法律保障。
无合同工伤维权实战指南
如果你不幸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发生工伤,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基于我多年的实战经验,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及时就医并保存证据
工伤发生后,首要任务是及时就医。同时,一定要注意保存如下证据:
1.工伤现场的照片或视频
2.伤情的照片
3.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
4.所有就医记录、病历、检查报告和医疗费用单据
5.与用人单位负责人关于受伤情况的沟通记录
有一次,我代理的一位客户正是因为意识到保存证据的重要性,在受伤后立即让同事拍下了事故现场和伤情照片,还录下了主管承认事故发生在工作期间的语音,这些证据最终成为工伤认定的关键。
第二步:收集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可以收集以下证据:
1.工资支付凭证(银行转账记录、微信或支付宝转账截图等)
2.考勤记录(如打卡记录、签到表等)
3.工作证、工牌、员工餐卡等
4.工作期间穿着带有公司标志的工作服的照片
5.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任务单、工作安排的聊天记录
6.能够证明劳动者参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证据
7.同事证言(最好是与用人单位仍然存在劳动关系的员工)
我的一位客户曾经通过工友朋友圈发布的工地合影照片,成功证明了自己与某建筑公司的劳动关系。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能成为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
第三步:申请工伤认定
在收集好上述证据后,应当在工伤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事故发生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虽然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30日内提出申请,但如果用人单位不申请,受伤职工可以在一年内自行申请。
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包括: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关系证明材料(上述收集的证据)
3.医疗诊断证明
4.事故经过证明材料
如果社保部门受理后认定为工伤,将会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这是后续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重要依据。
第四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取得工伤认定决定后,如果伤情稳定,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劳动能力鉴定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不等,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我曾经代理过一位九级伤残的客户,最终获得约9个月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第五步:要求工伤保险待遇或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可以享受的待遇主要包括:
1.医疗费用: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全部由工伤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支付
2.停工留薪期待遇:在规定的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根据伤残等级和本人工资计算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适用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
5.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适用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
如果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则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大部分费用;如果用人单位未参保,则所有费用均由用人单位承担。我经手的案件中,有不少用人单位正是因为未依法参保,最终需要全额承担高额赔偿金。
第六步:协商或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拿到工伤认定决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不成,需要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在我的经验中,很多用人单位在看到工伤认定决定和充分的证据后,往往会改变态度,转而寻求和解。毕竟,一旦进入正式仲裁程序,他们不仅需要支付工伤赔偿,还可能面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等额外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如果用人单位已经注销或找不到了,工伤赔偿怎么办?
这是我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果用人单位已经注销,可以向法院申请追加股东为被告,要求其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通过转移资产等方式恶意逃避责任,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如果确实无法找到用人单位或其承担责任的主体,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例如,我曾经帮助一位在小餐馆工作时烫伤的服务员,通过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获得了基本的医疗费用保障。
问题2: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地点受伤,但并非因工作原因导致,能认定为工伤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即使伤害与工作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发生的意外伤害,原则上也可以认定为工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醉酒导致伤害、自残或者自杀等,则不能认定为工伤。
问题3:临时工、小时工发生工伤,能要求赔偿吗?
许多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临时工、小时工不属于正式员工,发生意外不属于工伤范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只要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即使是临时工、小时工,同样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获得赔偿。我曾成功代理过多起小时工的工伤赔偿案件,其中不乏获得高额赔偿的案例。
结语:权利意识是最好的保障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李师傅案例,在我的帮助下,他最终不仅获得了工伤认定,还拿到了包括医疗费、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内的全部赔偿。当他拿到赔偿款时,眼中含着泪水对我说:”原来法律真的能保护我们这些普通工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传达一个明确信息: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然受到法律保护。无论是否有书面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发生工伤后都有权获得赔偿。
作为一名从业20年的劳动法律师,我深知法律知识的普及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增强权利意识,在遇到工伤问题时勇敢维权,同时也希望用人单位能够依法履行责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记住,了解法律就是了解自己的权利,而维护权利的最好时机,永远是现在。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12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