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板,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企业经营中一个既熟悉又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经营成本。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个企业每天都在和成本打交道;说它容易被忽视,是因为很多管理者往往只关注营收增长的“面子”,却忽略了成本控制的“里子”。结果呢?辛辛苦苦一年,账面上流水不少,利润却薄如蝉翼,甚至干脆亏损。
作为一名老法律人,我在处理经济纠纷案件时,经常发现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经营成本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轻则影响盈利能力,重则引发法律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今天,我就结合多年的实务经验,和大家一起深入剖析企业经营成本的“门道”,帮各位老板朋友们避开“坑”,挖出“金”。
经营成本:企业盈利的“拦路虎”?
什么是经营成本?说白了,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为了销售商品、提供服务而必须付出的各种费用。用更专业的会计术语来说,它指的是与企业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直接相关的成本,需要和营业收入进行配比。
别小看这个“成本”,它可是直接关系到企业最终利润的“拦路虎”。成本控制得好,利润就高,企业发展就稳健;成本控制不好,就像水龙头没拧紧,看着水哗哗地流走,利润自然也就跟着缩水。
经营成本的主要构成:不止是“买买买”
很多朋友一提到经营成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原材料采购、员工工资这些“大头”。没错,这些确实是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远非全部。经营成本就像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构成复杂。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它。
1. 从成本的性质看:固定成本 vs 变动成本
这是我们最常用,也是最基础的一种分类方式。固定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时期和业务量范围内,总额相对固定的成本。比如厂房租金、管理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等等。即使企业停工停产,这些成本也照常发生。就像你租了个办公室,哪怕一个月不开张,租金还得按时交。
变动成本,则与业务量直接相关,随着产量或销售额的增减而成比例变动。典型的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成本、销售佣金、水电费(部分)等等。生产越多,卖得越多,变动成本也就越高。比如服装厂,生产的衣服越多,需要的布料、人工也就越多。
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对于初创企业或者业务波动较大的企业来说,控制固定成本尤为关键,避免“入不敷出”的风险。
2. 从成本的用途看:直接成本 vs 间接成本(运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成本核算对象(比如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最典型的就是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比如生产手机,需要的屏幕、芯片、组装工人的工资,这些都是直接成本,可以直接算到每部手机的成本里。
间接成本,也常被称为运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特定成本核算对象,需要按照一定方法分摊的成本。例如,厂房折旧、水电费(公共部分)、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等。这些成本是企业运营所必需的,但无法直接追踪到某件产品或某项服务上。
间接成本的管理往往更具挑战性,因为它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只关注看得见的直接成本,而忽略了占比也不小的间接成本。
3. 更全面的视角:生产经营成本的具体构成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经营成本,我们可以再细化一下,看看它通常都包括哪些具体项目(以下分类参考了部分会计准则和实务惯例):
- 直接材料成本: 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包装物、燃料动力(直接用于生产的部分)等。
- 直接人工成本: 生产工人工资、福利费、劳务派遣人员费用等。
- 制造费用(间接生产成本): 厂房折旧、设备折旧、维修费、物料消耗、水电费(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工资、车间办公费等。
- 管理费用(间接运营成本): 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管理部门)、税金(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研发费用、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等。
- 销售费用(间接运营成本): 广告费、促销费、运输费、装卸费、展览费、销售人员工资、业务招待费(销售部门)、售后服务费等。
- 财务费用(间接运营成本): 利息支出(借款利息)、汇兑损益、银行手续费等。
- 其他费用: 一些不常见的、零星发生的费用,比如机械维修费、拖欠款收回成本、筹资成本、保险费等。
当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经营成本的具体构成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占比可能较高,而服务业的人工成本占比可能更高。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经营成本管控: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在早些年,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上比较粗放,更多的是“事后算账”,而不是“事前控制”。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营成本管控也需要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1. 开源固然重要,节流更要精打细算
企业要盈利,开源和节流,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很多老板都明白“开源”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拓展市场、增加营收。但往往容易忽视“节流”,认为成本控制是“小气”、“抠门”,不如多花精力去搞销售。
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的。要知道,每一分钱的成本节省,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增加。尤其是在市场下行或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节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与其花大力气去“开源”,不如先从“节流”入手,把能省的钱先省下来,提高利润率。
当然,“节流”不是盲目地压缩成本,而是要精打细算,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比如,优化采购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能耗、控制差旅费和办公费等等。
2. 数字化赋能,让成本管理更智能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成本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例如,引入ERP系统、财务管理软件、OA办公系统等,可以有效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 实时监控成本数据: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汇总、分析各项成本数据,及时掌握成本动态,发现异常情况,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 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数字化系统可以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协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精细化预算管理,实现成本预测和控制: 基于历史数据和市场预测,可以制定更精细的预算,实现成本的事前控制和过程监控,避免超预算风险。
-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通过对成本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识别成本驱动因素,评估成本控制效果,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当然,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但毫无疑问,数字化是未来企业成本管理的大方向。
3. 全员参与,构建成本控制文化
成本控制不是财务部门或者管理层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要构建全员成本控制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树立成本意识,从自身岗位做起,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
- 加强成本意识培训: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成本意识培训,普及成本管理知识,让员工了解成本与企业效益的关系,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 建立成本责任制: 将成本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明确责任人,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员工主动参与成本控制。
- 鼓励员工提出成本节约建议: 建立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渠道,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成本节约的合理化建议,并对优秀建议进行奖励。
- 营造节约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营造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文化氛围,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价值导向,让节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一旦形成全员成本控制的文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法律视角下的经营成本:风险与防范
作为法律从业者,我还要提醒各位老板,经营成本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盈利,也与法律风险息息相关。很多看似不起眼的成本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变成法律纠纷。
1. 合同风险:采购合同、租赁合同的“坑”
采购合同和租赁合同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合同类型,也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领域。合同条款稍有疏忽,就可能掉进“坑”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 采购合同: 要明确约定质量标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避免因质量问题、逾期交货、付款纠纷等导致成本增加。尤其要注意价格条款,要明确单价、总价、结算方式,避免价格欺诈或者“隐形涨价”。
- 租赁合同: 要仔细审查租赁期限、租金标准、支付方式、物业费、维修责任等条款,避免因合同漏洞导致租金上涨、额外费用增加等问题。特别是续租条款,要明确约定续租条件和租金调整方式,避免被动涨价。
在签订合同前,最好咨询专业律师,进行合同审查,降低合同风险,避免日后因合同纠纷而增加成本。
2. 劳动用工风险:人工成本控制的“红线”
人工成本是很多企业的“大头”,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 劳动法律法规,不能触碰“红线”。
- 违法解雇: 不能随意解雇员工,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符合法定情形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可能面临支付赔偿金的风险,增加人工成本。
- 加班费纠纷: 要严格遵守工时制度,规范加班管理,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很多企业因加班费问题与员工发生纠纷,甚至引发劳动仲裁和诉讼,不仅增加成本,也影响企业声誉。
- 社保缴纳: 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逃避社保责任,否则不仅要补缴社保费,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规范用工管理,不仅是企业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降低法律风险、稳定员工队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3. 税务风险:税收筹划的“度”
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可以降低企业税负,但也要注意把握“度”,不能过度筹划,甚至偷税漏税,触犯法律底线。
- 虚开发票: 绝对不能虚开发票,虚开发票是违法行为,不仅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还可能面临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要充分了解并合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降低税负。但要注意政策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避免“踩坑”。
- 寻求专业税务顾问: 税收政策复杂多变,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顾问,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和税收筹划,确保税务合规,降低税务风险。
税务合规是企业经营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逾越。要树立依法纳税意识,诚信经营,才能行稳致远。
结语:精耕细作,方能“钱”途光明
各位老板,企业经营成本管理,就像一场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和精细。不能只看眼前的营收数据,更要关注背后的成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只有在成本管控上精耕细作,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才能“钱”途光明。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在经营成本管理方面遇到任何法律问题,欢迎随时交流探讨。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成本控制经验和心得,共同进步!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