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品牌的法律保护:传承与维权策略
最近,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关于中华老字号认定的通知,55个品牌被移出名单,引发了不少法律同行的热议。作为一个在知识产权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法律人,我不禁感慨: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法律博弈的战场。相信不少同行都遇到过类似咨询:客户拿着一个百年老店的招牌问,‘这名字还能不能用?被人抢注了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字号品牌的法律保护,从法条到实务,掰开揉碎地说清楚。
法条解析:老字号的法律边界在哪里
说到老字号的法律保护,首先得提《商标法》。根据现行《商标法》第十条,‘带有民族歧视性’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得注册,但老字号更多涉及的是第32条:‘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条看似简单,实务中却藏着不少坑。比如,一个老字号字号用了上百年,却没及时注册,结果被外地企业抢注,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
再看《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禁止‘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这也是老字号维权的一大利器。去年我接手的一个案子,客户是某地一家老字号糕点铺,发现外省有家新店直接用了他们的字号,包装还故意模仿。立案时我们就靠这条打基础,最后调解撤诉,对方赔了款。这类案子不算复杂,但细节决定成败,比如证明‘一定影响’的证据链得扎实。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民法典》第153条提到习惯性权利的保护。老字号往往伴随着非遗技艺或地方习俗,虽然不直接注册商标,但法院有时会认定其享有某种‘先用权’。不过实务中,这种认定争议不小,毕竟习惯性权利的边界太模糊了。
实务难点:老字号维权的三大痛点
老字号维权,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操作却让人头疼。第一是历史证据不足。很多老字号家族传承,账簿、老照片这些东西早丢了,想证明自己是‘正宗’可没那么容易。我有个客户,祖上开了家酱菜铺,民国时期就小有名气,可到了庭审,连张像样的老契约都拿不出,最后只能靠口碑证据硬撑。
第二是跨区域保护的麻烦。老字号多半有地域性,比如北京的同仁堂、上海的老凤祥,出了本地影响力就打折扣。偏偏现在电商发达,侵权者往往在千里之外注册商标,管辖权争议就够喝一壶的。记得有次开庭,对方律师一口咬定‘地域性限制’,我差点没忍住想问:这算不算明知故犯?
第三是内部纷争。不少老字号后人分家,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是正统。就像前几年某知名包子铺的商标大战,兄弟俩打得不可开交,法院最后只能根据注册时间判。这种案子看着热闹,背后却是传承的无奈。
应对策略:如何守住老字号这块招牌
说了这么多难点,咱们得有点干货。实务中,我总结了三招,供各位同行参考。第一,赶紧注册商标,别拖。别以为老字号名气大就不用注册,《商标法》认的是先到先得。客户问我‘注册贵不贵’,我说比输了官司便宜多了。顺带一提,防御性注册也很重要,比如把近似名称一块儿注册,防患于未然。
第二,证据留痕要趁早。老字号经营时,别光顾着埋头做生意,发票、宣传单、老物件,能留就留。我有个习惯,每次接老字号的案子,第一件事就是让客户翻箱倒柜找证据,哪怕是张发黄的报纸,也可能在庭上救命。
第三,打组合拳。光靠商标法不够,反不正当竞争法、著作权法能用就用。去年有个案子,对方不仅抢注商标,还抄袭了我们客户的包装设计,我直接加了个著作权侵权诉求,最后赔偿翻了一倍。这种策略得灵活,别死磕一条路。
常见咨询解答:抢注了怎么办
说到这儿,顺便回答两个常被问的问题。第一个,‘老字号被抢注了,能不能拿回来?’答案是能,但得快。商标注册后有5年的争议期,过期就难办了。实务中,异议和无效宣告是常用手段,但前提是你得证明自己的‘在先使用权’。我有个案子,客户晚了一步,错过争议期,最后只能花钱买回来,教训深刻。
第二个,‘别人用了我的字号但没注册,我能告吗?’能。《反不正当竞争法》管的就是这种‘搭便车’行为。不过得证明对方是故意混淆市场,这就需要消费者调查、公证购买等证据。别嫌麻烦,实务中这些细节往往是胜负关键。
趋势预测:老字号保护的未来在哪儿
客观来讲,老字号的法律保护还有不少提升空间。2023年《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时,就提到要加强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这对老字号是利好消息。不过我个人认为,光靠立法不够,司法实践得跟上。比如,能不能设立专门的老字号争议调解机制?毕竟三审终审制耗时太长,很多老店等不起。
另外,随着国潮兴起,老字号的商业价值越来越高,侵权手段也更隐蔽。比如有些企业用谐音字、拼音注册商标,防不胜防。未来几年,我估计这类纠纷会越来越多,各位同行得做好心理准备。
说到这儿,稍微跑题了。回到正题,老字号的保护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文化传承的责任。作为法律人,我们在庭上争的是权益,背后守的却是历史。记得有次庭后,客户握着我的手说:‘多亏你,这招牌保住了,祖辈的心血没白费。’那一刻,我真觉得这行当值了。
结尾建议:守住老字号,从现在开始
最后送各位同行一句:老字号这块招牌,既是财富,也是责任。经营者也好,法律人也好,别等被人抢了才后悔。提前布局、主动维权,才能让这些百年老店在法治轨道上走得更远。你们那儿有啥老字号维权的故事吗?欢迎评论区聊聊,我也好长长见识。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