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遇到一个案子让我想起来很多年前处理的一个类似情况。大四学生小李距离毕业还有一个月急匆匆地找了份工作签了正式劳动合同结果后来学校实习安排与单位工作时间冲突弄得左右为难。这类问题在我二十年执业生涯中时有碰到今天就来聊聊未毕业签劳动合同会引发哪些法律问题。
未毕业签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
说实话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存在误解认为没毕业就不能签劳动合同。这种认识不全面。
从法律角度而言判断未毕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主要看三个要素
第一主体资格问题。若学生已达法定就业年龄16周岁且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从主体资格上讲是没有障碍的。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性。双方是否真实自愿地签订合同没有欺诈、胁迫等情形。
第三合同内容合法性。约定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我曾经代理过这样一个案子一家公司招聘了几个大四学生明知道他们还没毕业却要求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来公司经营不善想省掉社保费用就以”你们还是学生不能建立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支付工资和缴纳社保。这种情况下法院最终认定双方构成事实劳动关系判决公司补发工资并补缴社保。
所以未毕业签劳动合同到底有没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案情况和法官的自由裁量。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差异
忽然想到这里有个关键点需要说明。在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可能会考虑到在校生的特殊身份倾向于认定双方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标准劳动关系。
这二者的区别可大了劳动关系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动者享有最低工资保障、加班费、社会保险等一系列权益而劳务关系则适用《民法典》当事人权利义务主要靠合同自行约定法律保障相对较弱。
坦白说我处理过好几起案件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责任往往会争辩双方是劳务关系。但实际上判断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关键要看
- 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管理
- 是否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 所提供的劳动是否为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即使是未毕业的学生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完全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老实说我建议未毕业学生慎重考虑是否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最好先以实习协议方式过渡。
签了劳动合同可能面临的问题
从我多年代理此类纠纷的经验来看未毕业签劳动合同可能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就业手续冲突。学校通常有固定的就业派遣程序提前签约可能导致后续无法正常办理就业手续影响档案转移等。我曾经遇到一个案子学生小王提前和一家民营企业签了合同结果学校不给办理就业派遣最后为了解决档案问题小王不得不辞职重新找工作还被公司要求支付违约金。
第二学业与工作冲突。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客户毕业论文期间由于公司工作量大无法专心完成学业任务差点延期毕业。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但解决起来很麻烦。
第三解约问题。若因为毕业安排或其他原因需要解除合同可能涉及违约金赔偿。我之前代理过一个案例学生和公司签了一年合同结果毕业时因为家庭原因需要回老家发展提出解约公司要求其支付三个月工资的违约金。虽然最终通过协商降低了赔偿金额但这种纠纷确实很麻烦。
其实上面的说法也不全面应该补充一点有些行业或岗位对人才争夺激烈提前签约反而能锁定优质岗位提前享受培训和发展机会。我有个朋友是互联网大厂的HR他们就经常提前和优秀应届生签约甚至还会提供毕业前的实习补贴和住宿补贴。
三方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不少学生误以为”三方协议”就是劳动合同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三方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就毕业生就业意向达成的书面约定主要确定就业方向但并不直接产生劳动关系。从法律性质看它更接近于一种预约合同。
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二者在法律效力、约束力和违约责任上有很大差异。
我经常建议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以先签三方协议锁定就业单位毕业后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这样既能保障就业机会又不会过早地承担劳动合同带来的权利义务束缚。
应对策略与建议
我接触过的案例告诉我面对未毕业签劳动合同的情况可以考虑以下应对策略
先是对学生们的建议
- 优先选择签订实习协议或就业意向书而非正式劳动合同
- 若确需签订劳动合同建议约定较短的试用期以便灵活调整
-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毕业前的弹性工作安排避免与学业冲突
- 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沟通了解提前就业对就业手续的影响
对于用人单位我也有几点提醒
- 明确了解应聘者的学生身份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纠纷
- 可考虑先签订实习协议毕业后再转为正式劳动合同
- 若坚持签订劳动合同应在合同中对学生特殊情况作出合理安排
- 做好解除合同的相关预案减少可能的损失
说实话我处理过不少因为未毕业签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有时双方都有苦衷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事先充分沟通明确各自的期望和顾虑。
一些常见误区的澄清
处理这类问题时我发现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在这里顺便澄清一下
误区一认为未毕业的学生签订的劳动合同一定无效。前面已经说过这取决于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误区二以为签了劳动合同就必须全职工作。其实劳动合同完全可以约定非全日制用工方式灵活安排工作时间。
误区三认为签了劳动合同就不能参加校园招聘了。这个也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已经签约的学生确实可能面临一些限制但不是绝对的。
前几天接待了一个咨询者他就是因为误以为签了劳动合同后就不能再找其他工作结果错过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其实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有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只是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作为从业二十年的老律师我想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不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毕竟法律是保障权益的工具而不是束缚发展的枷锁。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