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的法律界定与量刑标准
这些年办理的故意伤害案件不少每每看到当事人因一时冲动酿成大错不禁让人唏嘘。说起故意伤害罪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架斗殴”但实际上这一罪名的内涵远比想象的复杂。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是最基本的量刑标准。但实际办案中量刑的弹性空间很大关键看造成的后果和具体情节。
记得去年代理的一个案子当事人小王因琐事与邻居发生口角一气之下推搡对方导致对方摔倒致轻伤。考虑到小王认罪态度好积极赔偿最终法院判处管制一年。这就是典型的基础量刑情形。
重伤案件的量刑考量因素
若是致人重伤的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重伤”可不是随便说说必须经过法医鉴定达到法定的重伤标准。
坦白讲重伤案件的量刑幅度相当大从三年到十年差距悬殊。实务中法官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伤害的手段、动机、后果严重程度、被害人恢复情况、被告人的悔罪表现等。
忽然想到前年办理的一个案件被告人在酒后与人争执用啤酒瓶猛击对方头部造成颅骨骨折构成重伤二级。考虑到使用了危险工具且伤情较重尽管被告人自首并赔偿仍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特别严重情形的处罚
《刑法》还规定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是故意伤害罪中最严厉的处罚。
说实话这类案件往往是悲剧中的悲剧。行为人本无杀人之意却因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法律上称之为”结果加重犯”即行为人对伤害结果持故意对死亡结果持过失态度。
我曾经办理过一起案件当事人在酒后与人发生争执一拳打在对方太阳穴上对方当场倒地送医后不治身亡。尽管当事人当时只是想教训对方一下并无杀人故意但因为造成了死亡后果最终被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
故意伤害罪的赔偿标准
除了刑事处罚故意伤害案件还涉及民事赔偿问题。这部分常常被忽视但对当事人来说同样重要。
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如果造成伤残还要赔偿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
老实说赔偿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严重的甚至上百万。我经手的一个重伤案件被告人最终赔偿被害人近40万元这还是在中等城市的标准。
有个案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被告人因琐事与邻居发生冲突用菜刀砍伤对方手臂导致对方肌腱断裂构成轻伤一级。虽然刑事处罚相对较轻判了一年多但民事赔偿却高达15万元因为被害人是一名钢琴教师手部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了其职业能力。
从轻、减轻处罚的情形
在实践中故意伤害案件存在不少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这对被告人来说是重要的”救命稻草”。
自首、坦白、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等都可能成为从轻处罚的因素。此外被害人有明显过错、防卫过当等情况也会影响量刑。
记得有个案子被告人在遭受被害人长期欺凌后一次反击中导致对方轻伤。考虑到被害人有明显过错且被告人如实供述、积极赔偿最终法院判处缓刑。
故意伤害与其他罪名的界限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与其他罪名的界限有时并不那么清晰。比如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主要在于主观故意不同是想伤害还是想杀死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在于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
有时候同样是打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也可能是寻衅滋事罪关键看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
我曾经处理过一个案件当事人在酒吧与人发生冲突打伤多人但均未达到轻伤标准。检察院最初以故意伤害罪起诉但我们辩护认为应当以寻衅滋事罪定性最终法院采纳了我们的意见。
给当事人的几点建议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律师我想给可能面临故意伤害指控的当事人几点建议
第一保持冷静不要抗拒执法更不要试图逃避。自首往往是减轻处罚的重要因素。
第二尽早聘请专业律师制定合理的辩护策略。有些案件看似铁证如山但经过专业分析可能发现不少有利因素。
第三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争取谅解。实践中被害人的谅解往往对量刑有显著影响。
第四如实供述案件事实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盲目认罪或者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故意伤害案件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每个案件都有其特殊性需要具体分析。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控制情绪避免冲动防止因一时冲动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