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竞业限制协议成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作为对劳动者就业自由权的限制法律要求企业应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但在实践中竞业限制补偿金标准究竟如何确定补偿金约定低于工资30%是否有效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一、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六条进一步明确”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并未对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具体标准作出强制性规定而是规定在未约定的情况下可按照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支付。
二、各地区竞业限制补偿金标准对比
各地区对竞业限制补偿金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
1. 上海地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当事人未约定补偿金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此前正常工资的20%-50%支付。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在一则典型案例中明确支持了低于30%的竞业限制补偿约定认为”双方依据意思自治明确约定了竞业限制补偿金标准故应按双方约定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即使该标准低于员工工资的30%。
2. 北京地区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规定未约定补偿费标准的可按照双方劳动关系终止前最后一个年度劳动者工资的20%-60%确定补偿费数额。
3. 江苏地区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月经济补偿额不得低于该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
4. 深圳地区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补偿费按月计算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十二个月月平均工资的二分之一。
深圳地区的竞业限制补偿标准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指引》还特别强调应优先适用深圳经济特区条例的相关规定。
三、低于工资30%的竞业限制补偿金约定是否有效
1. 支持有效的观点
最高院观点认为经济补偿金的强制性是指在约定离职竞业限制的前提下必须同时给付经济补偿金但并不意味着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只要当事人约定了补偿金根据意思自治原则该约定即使低于30%也应认定为有效。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和虹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虹口区竞业限制劳动争议仲裁与审判白皮书》中也支持这一观点即使约定的标准低于员工工资的30%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也应按照双方约定执行。
2. 认为无效的观点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则认为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的经济补偿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其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的月补偿标准补足差额。
这一观点主要基于”补偿应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认为补偿金标准过低不足以弥补劳动者因竞业限制而丧失的就业机会。
四、实务处理建议
1. 用人单位视角
用人单位在制定竞业限制条款时首先应了解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定和司法实践。在设置补偿金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岗位性质与商业秘密重要程度
2劳动者薪酬水平
3竞业限制期限长短
4当地法院对低标准竞业限制补偿的审判态度
即使在部分地区支持低于30%的补偿标准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在预估相应经济补偿成本时仍参照员工工资的30%计算以降低争议风险。
2. 劳动者视角
对于劳动者而言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应注意
1明确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
2确保补偿金标准不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标准
3约定明确的补偿支付方式和时间
4了解当地关于竞业限制补偿的规定避免权益受损
五、结论和建议
关于竞业限制补偿金标准低于工资30%是否有效目前各地司法实践尚无统一标准。但总体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法律并未强制规定竞业限制补偿金的具体比例30%的标准适用于未约定补偿金的情况。
2. 各地区对竞业限制补偿金标准有不同规定特别是经济特区可能会有更高的标准要求。
3. 在上海等地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即使约定标准低于30%也可能被认定有效。
4. 在浙江等地区如果约定标准过低劳动者有权要求补足至30%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对于企业和劳动者而言建议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充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确保约定内容公平合理既能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又能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