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案子。比如聚众斗殴这种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处理起来却挺麻烦。最近就碰上一个几伙人因为一点小摩擦就纠集起来大打出手。坦白来讲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社会秩序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那法律上是怎么看待这种事的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案例几年前有两个村子因为争水源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当时场面非常混乱好多人都受了伤。后来警方介入调查才把事情平息下来。这个案例就涉及到聚众斗殴罪的认定问题。
何谓聚众斗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聚众斗殴罪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报复、争强斗狠或者其他不正当的原因纠集多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打架破坏了公共秩序。当然这个聚众可不是随便几个人就行一般认为至少要达到三人以上。不过老实说人数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行为的性质和后果。
忽然想到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一方人多一方人少甚至只有一个人还算不算聚众斗殴呢我认为只要人多的一方是为了殴打对方而聚集的即使对方只有一个人也应该算聚众斗殴。毕竟法律保护的是公共秩序而不是单纯看双方人数是否相等。
主犯与从犯如何区分
在聚众斗殴案件中最关键的其实是区分主犯和从犯。毕竟每个人的责任大小不一样处罚也应该有所区别。那么怎么区分呢
主犯通常是指那些组织、策划、指挥斗殴的人也就是首要分子。这些人往往是事件的总导演对整个斗殴的发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他们没有亲自动手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当然除了首要分子还有一些积极参加者他们在斗殴中表现积极主动出手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这些人即使不是头头也可能被认定为主犯。
那么从犯呢从犯顾名思义就是在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在聚众斗殴中有些人可能只是跟着去凑热闹或者帮着递个家伙并没有直接参与殴打。这些人的行为虽然也构成了犯罪但相对来说责任较轻属于从犯。从法律角度而言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司法实践中的复杂性
当然理论上的区分比较容易但在实际案件中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有时候参与斗殴的人很多每个人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都不一样很难一下子就分清谁是主犯谁是从犯。而且有些人的行为可能在斗殴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只是围观后来却加入了战团。这些情况都给司法认定带来了挑战。
其实上面的说法也不全面应该说司法机关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每个参与者的行为、动机、造成的后果等等还会结合证人证言、现场监控等证据来全面、客观地认定主犯和从犯。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点聚众斗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遇到矛盾纠纷一定要冷静处理千万不要冲动行事更不要试图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法不溯及既往但对于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法律绝不姑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聚众斗殴这类行为我认为除了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