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桩退款说起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找到我,语气里满是无奈。他是个小有名气的主播,靠直播攒了点人气,正准备把礼物收入提现,却突然接到平台通知:一位观众申请未成年退款,金额高达数万元。辛苦一年,眼看钱要飞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事儿听起来离奇,可在直播圈子里,早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说实话,这种情况如今太常见。未成年人偷偷拿父母的钱打赏主播,事后家长发现,要求退款,平台一核实,主播就得乖乖把到手的收入吐出来。可这背后,到底谁该担责?主播又该怎么办?从法律角度而言,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未成年打赏的法律真相
按照咱们国家的法律,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做的事儿,得监护人同意才算数。打赏主播这种行为,显然不是纯获利益的事儿,也超出了他们年龄和智力的合理范围。所以,这类行为在法律上属于效力待定。如果家长不追认,合同就不生效,钱得退回去。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案例。有一回,一个10岁的小孩拿妈妈手机给主播刷了十几万,家长发现后找平台要钱,结果法院只支持退了一部分。为什么?因为家长没看好手机密码,也有责任。这就提醒我们,法律不是一味偏袒谁,而是要平衡各方过错。
当然,这个问题还有另一面。有的主播会说,我又不知道对方是未成年,凭什么让我退钱?这点确实让人头疼。平台核实身份的义务有限,主播更不可能去查观众身份证。可现实是,退款往往先从主播的账户扣,道理何在?因为平台和主播签的是分成协议,钱到了你手里,就得承担风险。
主播自救的三条路
那么,主播遇到这种事儿,到底该怎么办?老实说,办法不多,但也不是全无招数。
第一招,留证据。每次直播,你得把聊天记录、礼物记录存下来。如果真碰上退款,能证明自己没诱导打赏,至少能少担点责。别小看这点,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招,和平台谈。退款通知一来,别光顾着生气,赶紧找平台客服,看能不能协商分担损失。有些平台有主播保护机制,未成年退款不全扣你的钱,但得看合同怎么签的。没签好合同的,吃亏也只能认了。
第三招,走法律路子。如果金额太大,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可以起诉家长,要求他们承担监护不力的责任。不过这路子费时费力,胜算也不一定高,得掂量清楚。
忽然想到,有些主播还遇到过假未成年退款——成年人冒充未成年骗福利再退钱。这种灰色操作更棘手,证据难找,防不胜防。
平台的责任与漏洞
说到底,这事儿不能全怪主播。平台难道没责任?我看未必。现在的直播平台,实名认证形同虚设,未成年人随便用大人账号就能刷礼物。技术上,完全可以加一道人脸识别或者支付验证,可不少平台懒得搞,怕影响用户体验。
从法律角度而言,平台作为服务提供者,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和主播双方的权益。可现实呢?退款机制一刀切,主播成了背锅侠。坦白讲,这不公平。程序正义讲究的是各方责任清晰,不能让弱势一方老吃亏。
防患未然的小心思
主播要想少踩坑,防患未然比事后补救强。比如直播时多提醒观众,未成年别打赏,或者设置打赏门槛,金额大了得验证身份。这些小招数不一定万能,但聊胜于无。
我有时候也在想,这问题会不会一直没个尽头?未成年退款的初衷是好的,可执行起来,怎么就变了味儿呢?或许,法律和平台还得再琢磨琢磨。
结尾的余音
未成年退款这档子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主播、家长、平台,三方都得有点担当,才能少点纠纷。法律是底线,但不是万能药。我看,这问题还有得磨,或许哪天出了新规,能让大家松口气。谁知道呢?咱们拭目以待吧。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