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窄道说起
前些日子,村里老张开着拖拉机在乡间小路上与一辆外来的轿车剐蹭,车镜碎了一地,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乡村道路窄得很,会车时稍不留神就可能出事。说实话,这种事在农村不算稀奇,可责任到底归谁?老张觉得自己占道少,那轿车却说他是逆行。这让我想起,法律对这类纠纷的认定,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乡村道路的特殊性
乡村道路跟城里宽敞的大马路不一样,路面窄,标志线少,有些甚至连中心线都没有。会车时,司机全凭经验和默契。可一旦刮擦,麻烦就来了。法律上,这种事故的责任认定,首先得看双方是否遵守通行规则。别看路窄,规矩还是有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案例。去年有个当事人找到我,俩车在乡道上会车,一个直行,一个转弯,结果撞了。他问我,谁该担全责?我告诉他,得看现场——路况、车速、谁先占道,这些都得掰开了细瞧。
责任认定的几个关键
在乡村道路会车刮擦的事故中,责任划分有几条硬杠杠。第一,是否各行其道。如果两车都老老实实靠右行驶,通常不会出事。可要是有人抢道,那就得负主要责任。第二,看谁超宽超速。拖拉机也好,轿车也好,超过自己那半边路,风险自然自己担。第三,有没有避让义务。比如窄路会车,后车明明能停一停,却硬挤过去,撞了就别喊冤。
当然,这问题还有另一面。有些路实在太窄,避无可避,这种时候怎么办?法律也不是一刀切,得结合现场证据,比如路面痕迹、车损位置,甚至村民的证言。坦白讲,这种事没个绝对标准,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程序正义不能少
认定责任不是靠吵架,得走正道。报警后,交警会勘查现场,拍照取证,出具事故认定书。这东西可不是随便写的,背后是法律依据。我见过不少人觉得认定不公平,其实吧,很多时候是自己不懂规则。比方说,有人以为自己车小就该让,却不知法不溯及既往,责任只看当时行为。
忽然想到,有次调解时,一个司机死活不认账,说对方车灯晃眼才撞的。我问他,你报案了吗?他说没。我只能叹气——没证据,空口无凭,吃亏的还是自己。
处理中的那些坑
责任定了,处理起来也有讲究。轻微刮擦,双方私了最省事,可得留个书面协议,不然事后反悔就头疼了。要是报保险,程序就多些,得有认定书、照片,还得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老实说,有些乡里人嫌麻烦,直接掏钱了事,结果吃了哑巴亏。
我认为,私了也好,走保险也罢,最怕的是逃逸。刮了人家就跑,性质就变了,不光扣分罚款,情节严重还可能担刑责。这一点,乡亲们可得记牢。
一点额外的思考
乡村道路的事故,归根结底还是路况惹的祸。窄路、盲弯、没灯,这些都是隐患。从法律角度而言,责任认定只能治标。可要真想少点纠纷,修路、加标志才是长远之计。这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毕竟,公平正义不光靠判责,还得靠预防。
说到底,法律是死的,路是活的。开车的朋友,下次会车时多留个心眼,总比事后扯皮强。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