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遭非法强拆,损失如何赔?细说流程与权益保障

当违法建筑遭遇非法强制拆除,业主并非完全无法获得赔偿。本文资深律师深度解析,即使建筑本身违法,若强拆程序存在重大瑕疵,业主仍可就合法权益损失主张赔偿。文章细致梳理了可获赔偿的范围,如建筑材料及室内物品的非建筑本体价值损失,并强调了合法强拆程序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业主,面对强拆需理性维权,及时寻求法律专业帮助,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揭示了违建强拆赔偿中不为人知的法律边界与维权策略,引发读者对程序正义和权益保障的深入思考。

各位好,作为一名执业二十年的老律师,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个挺让人揪心的话题——违法建筑被强制拆除。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好像违法在前,拆了也就拆了,天经地义。但实际情况往往更复杂,尤其是当这个强制拆除本身,也带上了违法的帽子,那就更值得说道说道了。

我先讲个前些年遇到的真实案例,当事人老王,在村里的宅基地上盖了个小厂房,没办规划审批,后来被认定为违建要强拆。这事儿本身,按规定来说,老王确实理亏。但问题出在强拆的程序上,那次强拆,可以说是雷厉风行,通知是下了,但给的自行拆除时间短得离谱,复议的渠道似乎也没怎么畅通,结果是推土机轰隆隆就来了,厂房是拆了,可老王损失也不小,机器设备、原材料啥的,不少都埋在了瓦砾堆里。老王就问我,这违建是违建,可这强拆程序也有问题啊,这损失,能找谁说理去?

违法建筑被违法强拆,赔偿问题不简单

违建遭非法强拆,损失如何赔?细说流程与权益保障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到了点子上。很多人一听违法建筑,就觉得这房子本身就是非法的,拆了活该,哪还有什么赔偿可言?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说实话,这种想法,在法律上,至少是不全面的。

咱们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违法建筑?简单来说,就是违反了《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比如,没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就盖房子,或者超出许可范围乱盖,都算违法建筑。这性质,确实是违法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违法建筑的违法性,并不意味着在强制拆除的过程中,行政机关就可以为所欲为,完全不顾程序,不讲道理。即使是面对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也必须依法行政,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价值所在——既要监督行政权力,又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的会议纪要里就明确指出,即使是违法建筑,在被违法强制拆除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损失,是应该予以赔偿的。这里说的合法权益,当然不是指违法建筑本身的价值,而是指在强拆过程中,当事人可能遭受的其他合法财产损失。

赔偿的边界:合法权益的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合法权益损失,具体都包括哪些呢?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是建筑材料的损失。虽然房子是违建,但盖房子用的砖瓦、钢筋、水泥,这些材料本身,是当事人花钱买来的,是合法财产。如果强拆过程中,因为程序违法,导致这些本来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被野蛮损毁、灭失,这部分损失,是有可能获得赔偿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前提,就是这些建筑材料,得是可以区分、回收、利用的。如果是一些跟建筑主体融为一体,拆下来也没啥价值的东西,那可能就很难主张赔偿了。此外,如果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这些建筑材料,那自然也就谈不上损失赔偿了。

其次,也是经常引发争议的,是室内物品的损失。很多时候,违法建筑里也会存放一些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甚至是贵重物品。如果强拆程序违法,导致这些物品在强拆过程中被损坏、丢失,这部分损失,在理论上也是可以主张赔偿的。

但实际操作中,这部分赔偿的难度比较大。为什么?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赔偿案件中,原告要对自己的损失承担举证责任。你得证明,你确实在违建里放了这些东西,而且这些东西确实因为强拆而受损或丢失了,价值多少。这对当事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最高法在一些案例中也强调,对于室内物品损失的赔偿,要结合当事人的主张和在案证据,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等,酌情确定赔偿数额。这句话,信息量很大。既要证据,也要考虑常理和经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比较大。

所以,如果你的违法建筑面临强拆,一定要注意保留证据。比如,在强拆前,对房屋内外的情况进行拍照、录像,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房屋结构、装修情况、室内物品等等。贵重物品,能搬走的尽量搬走,实在搬不走的,也要做好登记和证据留存。

强拆程序,容不得半点马虎

说了这么多赔偿的事儿,但说实话,真要走到赔偿那一步,往往已经是很被动了。对当事人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关注强拆的程序是否合法。因为,程序违法,本身就是对当事人权益的一种侵害

合法的强拆程序,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事先告知、调查取证:行政机关要对违法建筑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和依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2. 责令限期拆除:行政机关要作出书面的《限期拆除决定书》,明确违法事实、拆除期限、法律依据、救济途径等内容,并送达给当事人。
  3. 公告:对拒不履行自行拆除义务的,行政机关要进行公告,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4. 强制拆除决定: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行政机关才能作出强制拆除决定。
  5. 强制执行:实施强制拆除时,要法定程序,比如提前通知当事人、现场清点物品、制作笔录等等。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都可能导致强拆行为的违法。常见的程序违法情形包括:未经催告直接强拆、未给予合理的自行拆除期限、在复议或诉讼期间强拆等等。

一旦强拆程序被认定为违法,即使房子是违建,当事人也有权请求确认强拆行为违法,甚至可以进一步主张行政赔偿。当然,赔偿范围仍然限于合法权益损失,但至少,为自己争取了一份公平和尊严。

最后的话:理性维权,寻求专业帮助

关于违法建筑被违法强拆的赔偿问题,确实比较复杂,涉及法律法规、司法实践的诸多细节。这篇文章,只能算是抛砖引玉,给大家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方向。具体的个案,情况千差万别,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想强调的是,面对强拆,一定要保持理性,切忌冲动。要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框架内,依法维权。不要抱有违建就活该倒霉的消极心态,也不要采取过激的对抗行为。程序正义,是法治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即使是面对违法行为,也要用合法的方式去解决,这才是真正的法律人思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比如违法建筑的认定标准、强拆程序的具体操作、赔偿数额的确定等等,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慢慢聊。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8621.html

(0)
聚合律师的头像聚合律师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午8:41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午1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