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内容著作权归属:法律认定与司法实践解析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深入分析了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标准,重点解读了江苏常熟首例AI著作权侵权案的判决依据。法院认为,体现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的AI生成内容应受著作权保护,著作权归属需考虑用户的创作贡献。文章还探讨了AI生成内容可能面临的侵权风险及防范措施,为创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法律指引,有助于读者在AI创作中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输入提示词就能生成文字、图像等创意作品已成为现实。然而,这种新型创作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AI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著作权应归属谁?如何认定侵权责任?本文将深入探讨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为创作者和使用者提供法律指引。

一、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认定标准

AI生成内容著作权归属:法律认定与司法实践解析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对于AI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目前司法实践中主要考量两个关键因素:

1.独创性标准

独创性是判断AI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的核心标准。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涉及AI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时指出,案涉《伴心》图以城市、水面、建筑、爱心及水中倒影为主要元素,在场景、环境、色彩、光影、角度及其排列组合等方面,体现了作者独特的选择与安排,具有独创性,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美术作品。

2.人的智力投入

AI本身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作者”,因为AI是人类设计和开发的工具。使用AI工具进行创作并投入了独创性智力的人,才是法律意义上的”作者”。常熟法院副院长周薇表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体现了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时,应被视为一种’创作’。”

二、典型案例:江苏常熟AI著作权侵权案

2023年2月,在上海从事艺术设计的林晨使用人工智能软件,通过输入提示词进行文生图创作,并用PS修图软件手工修改,多轮设计后,最终形成一幅江边夜景图并取名为《伴心》。

1.案件经过

林晨将这个图片向国家版权局申请了美术作品登记,作者和著作权人都是林晨本人。2024年,林晨发现自己的这幅作品图被两家公司用于网络宣传,其中一家公司还将他的作品搭建成了气模成品并展示在了常熟琴湖。林晨将杭州某技术有限公司与常熟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起诉到常熟市人民法院。

2.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两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通过互联网络向公众提供权利作品,没有如实标注原图作者的署名,侵害了原告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署名权。最终判决被告杭州某技术有限公司在某网络平台连续三天公开向原告赔礼道歉;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万元。

三、AI生成内容著作权归属问题

关于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目前存在多种观点:

1.用户享有著作权

多数AI服务提供商在用户协议中明确,生成内容的权利归用户所有。如腾讯元宝明确表示,使用元宝并不会改变内容版权归属,输入和输出的内容,依法该归谁就是谁。

2.平台与用户协议约定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林秀芹认为,由于内容由用户生成,原则上权利应归用户所有,但未来商业模式多样,平台与用户可通过协议约定版权归属。

3.邻接权保护

有观点提出,鉴于AI生成内容具有一定价值,可通过邻接权对其进行3年至5年的短期保护,之后进入公共领域。

四、AI生成内容侵权风险及防范

使用AI生成内容可能面临的侵权风险主要包括:

1.训练数据侵权风险

AI模型训练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数据可能涉及著作权问题。林秀芹表示,当前海量数据训练在法律上应被列为合理使用范畴,但专门针对权利人风格进行训练则超出合理使用范围。

2.生成内容侵权风险

AI生成内容若构成对在先作品的修改、篡改、复制、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翻译、汇编、改编等,未经权利人许可且不符合法定许可或合理使用条件,都可能侵犯在先作品的著作权。

3.侵权责任认定

在侵权责任认定上,需要区分不同主体的责任:

  • 用户责任:如果用户明知或应知其指令可能让系统生成与他人在先成果相同或实质性相同的内容,仍然输入相关指令并投入商业利用,应承担侵权责任。
  • 平台责任:平台应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在发现违法内容时依法采取措施。

五、AI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未来展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法律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

1.完善立法

目前我国著作权法在AI生成内容的保护上暂无明确规定,未来可能需要从立法层面予以关注和回应,例如建立AI产品的”付费”学习制度,要求AI产品公开”学习”资料并依法支付”学习”费用等。

2.平衡多方利益

在AI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平衡好权利人保护、产业发展以及后续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行业自律

除了法律规范外,行业自律也是保障AI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AI服务提供商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尊重知识产权,防范侵权风险。

六、结语

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我们需要根据独创性和人的智力投入来判断AI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并合理确定著作权归属。同时,各方主体也应当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尊重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AI生态环境。

对于创作者和使用者而言,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权利义务,防范侵权风险,是充分利用AI技术进行创作的重要前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体系将更加健全,为AI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8649.html

(0)
聚合律师的头像聚合律师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午8:59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午7: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