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接到一个咨询电话,一位女士焦急地询问,她的丈夫因为和拆迁人员发生冲突,被以妨害公务罪拘留了,问我该怎么办。这样的事情,在我的执业生涯中并不少见。很多人对妨害公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什么情况下会触犯这条法律,更不清楚一旦触犯,会面临怎样的后果。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大家聊聊妨害公务罪的那些事儿。
一、什么是妨害公务罪?
简单来说,妨害公务罪就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 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如警察、法官、检察官、税务人员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是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如果工作人员本身的行为违法,那么群众的抵制行为就不构成妨害公务。
- 手段是暴力或威胁:暴力,比如殴打、捆绑等;威胁,比如以杀害、伤害、毁坏财产等相威胁。如果只是言语上的争吵、谩骂,一般不构成妨害公务罪,但可能构成侮辱罪等其他犯罪。
- 结果是阻碍了职务的执行:即使行为人实施了暴力或威胁,但没有对公务执行造成实质性阻碍,一般也不构成本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如果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处罚相同。如果是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即使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也要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将会从重处罚。
二、妨害公务罪的常见情形
在司法实践中,妨害公务罪的案件类型多样,但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暴力抗拒执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比如在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行为人对其进行殴打、推搡、撕扯等。
- 聚众阻挠执法:多人聚集,以暴力或威胁方式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
- 威胁、恐吓执法人员:以语言或行为威胁、恐吓执法人员,使其不敢或不能正常执行公务。
- 毁坏执法设备或文件:比如抢夺、毁坏执法记录仪、执法文书等。
三、妨害公务的法律后果
妨害公务罪的法律后果是比较严重的。除了可能被判处刑罚外,还可能面临以下后果:
- 留下犯罪记录:也就是俗称的案底,会对个人未来的工作、生活产生一系列影响。
- 影响政审:如果想考公务员、参军、入党等,妨害公务的犯罪记录可能会成为拦路虎。
- 民事赔偿:如果因妨害公务行为造成了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还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被判了缓刑,是不是就没事了?其实不然。缓刑虽然不用立即坐牢,但仍然属于刑罚的一种,犯罪记录依然存在。而且,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再次违法犯罪,或者违反缓刑的相关规定,缓刑可能会被撤销,需要执行原判刑罚。
四、案例分析:轻微伤能否判缓刑?
我曾经处理过一个案件,被告人小张在一次交通执法中,与交警发生争执,并动手推搡了交警,导致交警轻微伤。小张被以妨害公务罪起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小张积极认罪悔罪,并赔偿了交警的损失,取得了交警的谅解。最终,法院综合考虑小张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判处小张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造成了轻微伤,只要符合缓刑的条件,也是有可能被判处缓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五、面对执法,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建议大家在面对执法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即使认为执法人员的行为存在问题,也应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比如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以免触犯法律,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总之,妨害公务罪不是儿戏,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希望大家都能知法、懂法、守法,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