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房产分割全攻略:29种情形与法律适用
说实话,我从业二十年,处理过的离婚案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房产分割问题几乎是每个案件的焦点。前几天接待了一位女士,她婚前付了首付,婚后和丈夫共同还贷,现在要离婚了,却不知道房子该怎么分。看着她焦虑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年我经手的各种复杂案例。
坦白来讲,房产分割是离婚诉讼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部分。今天,我就从实务角度出发,为大家梳理一下离婚房产分割的各种情形和法律适用。
一、婚前购买的房产如何分割
婚前购买的房产,首先要看出资情况。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人以为婚前买的房子就一定是个人财产,其实不然。
记得有一次,一对夫妻来找我咨询,男方婚前买了房子,首付是他父母出的,但登记在了夫妻双方名下。他理所当然地认为离婚时房子应该归他,毕竟是他父母出的钱。结果我告诉他,这种情况下房子很可能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他当场就愣住了。
1.一方全额出资的情况
如果婚前一方全额出资购买房产,并登记在自己名下,那么这套房子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对方无权分割。
但是,如果婚后将房产变更登记到夫妻双方名下,则视为对配偶的赠与,房产性质转变为夫妻共同财产。不过,在实际分割时,出资方通常会获得更多份额。
2.婚前支付首付,婚后共同还贷的情况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78条规定,离婚时该房产原则上归登记一方所有,但需要对另一方进行补偿。补偿的范围包括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及相应的增值部分。
老实说,这个”增值部分”的计算是很多律师头疼的问题。我经常建议当事人,如果房产增值明显,最好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避免纠纷。
3.父母出资购买的情况
这种情况更复杂,需要区分是一方父母出资还是双方父母共同出资。
如果是一方父母全额出资,并登记在己方子女名下,那么这套房产属于该子女的个人财产。但如果登记在双方名下,则推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忽然想到一个案例,一对年轻夫妻离婚,房子是男方父母出资买的,但登记在了女方名下。男方父母坚持认为这只是”暂时登记”,并非真正的赠与。但法院最终认定,既然产权明确登记在女方名下,且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这只是临时安排,那么这套房产就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房产登记的法律效力是非常强的。
二、婚后购买的房产如何分割
婚后购买的房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有例外情况。
1.夫妻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
这种情况最为简单,无论登记在谁名下,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一般平均分割。但是,如果一方有过错,比如存在家庭暴力、重婚等情况,法院可能会对无过错方予以照顾,在财产分割上给予适当倾斜。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案例。一位丈夫长期家暴妻子,最终妻子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共同财产。考虑到丈夫的过错行为,法院在分割共同房产时,给予了妻子60%的份额。这体现了《民法典》中”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
2.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房产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房产,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2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实践中,如果婚后一方父母全额出资购买房产,并登记在己方子女名下,一般认为是对该子女的赠与,属于个人财产。但如果是部分出资,比如只支付了首付款,剩余部分由夫妻共同还贷,那么这套房产通常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有一次,我代理的一个案件中,妻子的父母支付了房子的首付款,但房子登记在了丈夫名下,婚后由夫妻共同还贷。离婚时,丈夫坚持认为房子应该归他,因为产权证上写的是他的名字。但法院最终认定,考虑到婚后共同还贷的事实,这套房产应当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三、特殊情况下的房产分割
1.房产登记在子女名下的情况
有些夫妻会将共同购买的房产登记在子女名下,这种情况下需要判断夫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如果确实是想将房产赠与给子女,那么这套房产就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但如果只是”代持”,实际上夫妻仍然是真正的所有权人,那么这套房产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判断是否为”代持”,主要看以下几点:一是购买房产时子女的年龄,如果是未成年人,更可能是父母的真实赠与;二是购买后的实际使用情况,如果一直是由父母居住使用,子女并未实际享有所有权,则更可能是代持;三是父母是否有明确的赠与意思表示。
2.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共同财产的情况
一般来说,夫妻共同财产只有在离婚时才会分割。但《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规定了两种特殊情况,允许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共同财产:
第一种是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第二种是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这两种情况下,夫妻一方可以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实务中的注意事项
1.房产增值的处理
在处理婚前个人房产婚后增值的问题时,需要区分自然增值和共同贡献增值。自然增值部分仍然归产权人所有,而因共同贡献(如装修、还贷等)导致的增值部分,应当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割。
我曾经处理过一个案例,丈夫婚前购买了一套房产,婚后夫妻共同出资进行了大规模装修,使房产价值大幅提升。离婚时,法院认定装修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平均分割。
2.按揭贷款的处理
对于尚未还清的按揭贷款,一般由取得房产的一方继续偿还。如果双方协商由一方取得房产所有权,但由双方共同偿还剩余贷款,这种约定对银行没有约束力,银行仍然可以要求借款人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履行还款义务。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案例。一对夫妻离婚时约定房子归妻子,剩余贷款由丈夫负责偿还。结果丈夫后来不还了,银行直接找到了作为共同借款人的妻子。这告诉我们,离婚协议中关于债务的约定只对夫妻双方有效,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
3.房产证加名与除名的问题
婚后将一方婚前个人房产加上配偶的名字,一般视为赠与,房产性质变更为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如果想在离婚前将配偶的名字从房产证上去除,则需要对方的同意。
有一次,一位男士婚后将自己婚前的房子加上了妻子的名字,后来感情不和想离婚,又想单方面将妻子的名字从房产证上去除。我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妻子同意或者法院判决支持。
五、离婚房产分割的法律依据
离婚房产分割主要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包括:
1.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2.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
3.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
4.第一千零六十六条规定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分割共同财产的情形;
5.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了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原则。
此外,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等司法解释,对具体问题进行了细化规定。
六、实用建议
基于多年的实务经验,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1.婚前购买房产的,最好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明确房产的归属;
2.父母出资购买房产的,最好保留出资证明,并明确出资性质;
3.婚后共同还贷的,要保留还贷记录,便于日后计算各自的贡献;
4.离婚时对房产价值有争议的,可以申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5.协议离婚的,对于房产分割的约定要尽可能详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说实话,离婚房产分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每个案件都有其特殊性。作为律师,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为当事人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想说的是,财产分割只是离婚过程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妥善处理好情感问题和子女抚养问题。希望每一对夫妻在面临婚姻危机时,都能理性面对,妥善解决。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