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纠纷看解约权利
老实说,旅游合同纠纷在咱们这行并不少见。前些日子,我接到一个咨询,一位游客报名参加了个出境游团,结果出发前两天家里突发急事,非走不可,只能跟旅行社说取消。旅行社那边一口咬定得扣80%的费用,游客急了,觉得这钱花得冤枉。我听了,心里先嘀咕,这事儿到底谁有理?从法律角度而言,旅游者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还真不是随便就能使的,得看条件对不对。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案例。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一群人报了个周末短途游,签了合同,交了钱,结果到了酒店发现条件跟宣传差得远,游客当场拍桌子要解约。这不就牵扯出一个问题:旅游者啥时候能单方解约,啥时候不能?
法律规定的解约条件
从法律上讲,旅游者单方面解除合同还真有章可循。咱们国家的《旅游法》里明确说了,旅游者在行程开始前是可以解除合同的,但得承担必要的费用。这话听着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门道不少。比如,要是旅行社没啥大错,你临时说不去了,那人家已经订好的机票、酒店咋办?总不能让人家白掏钱吧。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要是旅行社这边服务出了大纰漏,比如承诺的五星级酒店变成了路边小旅馆,或者行程安排得乱七八糟,那旅游者可就不用客气了,直接解约,还能要求赔偿。这叫法定解除权,法律给你的底气。可问题是,怎么判断这纰漏算不算大呢?我见过有的游客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闹着要解约,这事儿拿到法庭上,恐怕站不住脚。
不可抗力是个关键
忽然想到,前几年那场疫情,真是把旅游行业搅得天翻地覆。那时候,多少人签好的合同没法履行,最后都靠不可抗力解约。《民法典》里说了,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情况,像疫情这种,谁也挡不住。遇到这档子事,旅游者和旅行社都能提出解约,而且原则上不用承担违约责任。不过,实话实说,这种情况下的费用退多少,怎么退,还得双方好好掰扯掰扯。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客户问我,他因为航班取消没法出游,能不能全额退款。我当时就告诉他,这得看合同里怎么约定的,有些特价机票压根儿退不了,旅行社也没辙。你说这公平不公平?有时候还真不是谁对谁错,纯粹是运气问题。
费用与责任的拉锯战
解约这事儿,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费用。法律规定,旅游者单方解约,得赔偿旅行社的实际损失。可这实际损失咋算?有的旅行社拿出一堆发票,说已经付了酒店订金、导游费;有的游客不服,说你这费用凭啥让我全掏?这种时候,合同条款就成了紧要关头。我常跟客户讲,签合同前多看两眼,别到时候哑巴吃黄连。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另一面。旅行社要是故意夸大损失,或者服务不到位还死咬着不退钱,那旅游者也不是没办法。找证据,谈条件,甚至走法律程序,都是路子。可说实话,打官司费时费力,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和解。
几点实操建议
干了二十年律师,我总结下来,旅游者想单方解约,得注意这几点:第一,提前通知,别等到出发当天才吱声,不然损失大了谁也救不了;第二,留好证据,尤其是旅行社服务有问题的时候,照片、录音,能拿的都拿出来;第三,别怕麻烦,合同条款看仔细,尤其是退费和违约那部分,模棱两可的地方最好问清楚。
其实上面的说法也不全对,凡事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合同写得跟铁板一块似的,你再有理也得按规矩来。可反过来想,要是真遇上不讲理的旅行社,咱也不是没招儿,对吧?
解约后的思考
说到底,旅游者单方解约这事儿,核心还是个平衡问题。法律既要保护你的权利,也得顾及对方的利益。公平正义听着挺高大上,可落实到具体纠纷里,往往是两边都不满意。我有时候也琢磨,这法律到底能管到啥程度?或许,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点人情味儿和互相体谅。你觉得呢?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毕竟现实总比法条复杂得多。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