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其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成为司法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罪名。许多人对于构成帮信罪的具体标准,特别是涉及金额的立案标准存在诸多疑问。本文作为资深法律专家,将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深入解读帮信罪的立案金额标准,并解答常见疑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防范法律风险。
一、帮信罪的概念与构成要件
帮信罪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帮信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核心要件:
- 主观明知:行为人必须明知他人正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这种明知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两种情况,即行为人实际知晓或根据客观情况推断应当知晓。
- 客观帮助行为:行为人实施了为他人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行为,具体包括提供技术支持(如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广告推广、支付结算(如提供银行卡、支付账户等)、通讯传输(如提供电话卡等)等。
- 情节严重:帮助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情节严重是帮信罪的入罪门槛,也是本文重点解读的内容。
二、帮信罪的立案金额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最新的司法实践,帮信罪的情节严重情形,包含多种量化标准,其中就包括金额标准。具体而言,以下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即可能构成帮信罪的立案标准:
1.支付结算金额
标准: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
解读:支付结算金额指的是通过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所获取的资金,转入相关银行卡或支付账户进行支付结算的总金额。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对于支付结算行为的认定较为严格,单纯的资金接收行为,可能不被认定为支付结算。例如,仅仅出租、出售银行卡,卡内流水达到一定金额,但行为人未实施代为转账、套现、取现等操作,或未提供刷脸等验证服务配合转账,则可能不被认定为支付结算行为。但若行为人积极配合转账、提现等环节,则可能被认定为参与了支付结算。
金额累计:多张银行卡的支付结算金额可以累计计算。
2.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
标准: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
解读:此项标准指的是行为人通过投放广告、推广等方式,为网络犯罪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且资金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例如,为赌博网站、诈骗平台等提供广告推广服务,并收取费用达到一定金额。
3.违法所得金额
标准: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
解读:违法所得指的是行为人因实施帮信行为而直接或间接获得的非法收入。这包括但不限于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户等获得的收益,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服务收取的费用。违法所得的认定,通常以实际获利金额为准,成本费用不予扣除。多人共同实施帮信行为,分别获利的,违法所得金额可以累计计算。
4.信用卡流水金额的特殊规定
标准:出租、出售的信用卡内流水金额超过三十万元,且其中至少三千元经查证系诈骗资金。
解读:这是针对出租、出售信用卡这一特定帮信行为的特殊规定。如果出租、出售的信用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且卡内资金流水累计超过三十万元,并能追溯到至少三千元属于诈骗资金,则可能构成帮信罪的情节严重。此项标准在适用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明知程度、出租出售信用卡的张数、次数、非法获利数额等因素。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除了上述金额标准外,帮信罪的情节严重还包括以下情形:
- 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为三个以上没有关联的个人或团伙提供帮助,且均达到犯罪程度。
- 造成严重后果: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死亡、重伤、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 受过行政处罚后再次帮助: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信罪、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帮信行为。
- 非法买卖两卡等: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网络支付接口、网银数字证书五张(个)以上;收购、出售、出租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物联网卡二十张以上。
- 客观原因无法查证上游犯罪但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构成犯罪,但支付结算金额、投放广告资金、违法所得等达到上述金额标准的五倍以上,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
-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四、量刑与轻缓情节
帮信罪属于轻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在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悔罪态度等因素。
存在以下情节的,可以考虑从轻、减轻处罚或适用缓刑:
- 具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
- 系初犯、偶犯。
- 从犯、胁从犯,或受诱骗实施犯罪。
- 认罪悔罪,积极退赃退赔。
- 积极配合办案机关追查相关网络犯罪,作用较大。
- 系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年人。
- 参与犯罪时间较短,违法所得较少。
- 其他情节较轻的情形。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仅出售自己手机卡的,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五、温馨提示与法律建议
帮信罪的认定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本文仅为一般性解读,不能替代专业的法律咨询。如果您面临相关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个性化的法律意见。
同时,提醒广大读者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切勿贪图小利,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支付账户、电话卡等,避免沦为网络犯罪的帮凶,触犯刑法。
总结:
帮信罪的立案金额标准是认定情节严重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标准。司法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节,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判断。理解帮信罪的立案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法律风险,远离网络犯罪。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