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认定:流水与涉案金额孰轻孰重?

帮信罪的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涉案金额和流水哪个更重要?司法实践中,并非简单二选一。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帮信罪认定的复杂性,并暗示其中暗藏的法律风险,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的警惕。

说起帮信罪,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陌生。坦白来讲,这个罪名确实是近几年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的。但帮信罪的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尤其是在断卡行动之后,这个罪名更是频繁出现在各类新闻报道中。那么,在认定帮信罪的时候,究竟是看流水还是涉案金额呢?

帮信罪认定:流水与涉案金额孰轻孰重?

忽然想到一个案例,有个人把自己的银行卡卖给别人,结果这张卡被用来接收电信诈骗的赃款。后来警察查到他头上,他觉得自己很冤枉,说自己根本不知道对方会拿卡去做什么。这种情况,能不能构成帮信罪呢?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明知,二是情节严重。

关于明知,法律上有一个推定规则。也就是说,如果你有证据证明自己确实不知道,那当然没问题。但如果没有证据,而你又曾经因为类似的行为受过处罚,或者有其他明显的迹象表明你应该知道,那么就可能会被推定为明知。

那么,情节严重又该如何认定呢?

有人可能会说,当然是看涉案金额了。涉案金额越大,情节当然越严重。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其实也不全面。从法律角度而言,认定情节严重,既要看涉案金额,也要看流水。

为什么呢?

涉案金额,指的是和具体犯罪行为直接相关的资金数额。比如说,一张银行卡被用来接收电信诈骗的赃款,那么这笔赃款的金额就是涉案金额。而流水,则是指这张银行卡所有资金进出的总额。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还有另一面。有时候,涉案金额可能并不大,但流水却非常惊人。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张卡被频繁地用于各种资金的流转,其中很可能就包括了大量的违法犯罪资金。这种情况下,即使单笔涉案金额不大,但由于流水巨大,同样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反过来,如果涉案金额很大,但流水却很少,又该如何认定呢?这种情况,通常会更倾向于认定为情节严重。毕竟,涉案金额直接反映了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

所以,在认定帮信罪的时候,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涉案金额和流水这两个因素,并结合其他情节,比如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获利情况等等,来做出最终的判断。老实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朋友,他曾经跟我抱怨说,现在的法律越来越严格了,稍不注意就可能触犯法律。我当时就跟他说,其实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只要我们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帮信罪的认定标准呢?我认为,无论是涉案金额还是流水,都只是认定情节严重的参考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参与到违法犯罪活动中去。毕竟,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也希望大家都能增强法律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9144.html

(0)
聚合律师的头像聚合律师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上午10:37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上午5: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