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网络直播火得很,也出了不少让人头疼的事。我处理过不少案子,其中就有不少和直播打赏有关的纠纷。最近就遇到这么一个事儿:一个10岁的小孩,偷偷用他爸的手机给游戏主播打赏了23万!这钱,搁谁家都得心疼啊。
这位父亲发现后,赶紧找平台要求退钱。那这钱到底能不能要回来?今天我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一、未成年人打赏,法律怎么说?
这事儿,得从法律层面掰扯掰扯。《民法典》第十九条说得很清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啥意思呢?就是说,他们做的一些事儿,得由法定代理人(一般是父母)同意或者事后追认才有效。当然,如果这事儿纯粹是让孩子得好处的,或者和他的年龄、智力水平相当的,那就不用家长同意也有效。
具体到打赏这事儿上,《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又进一步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的那些事儿,如果是纯获利或者和他的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相符的,那就有效;但如果是其他的,就得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才行。
要是家长没同意,或者事后不追认呢?法律也给出了答案:这事儿自始至终就没法律效力(《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
二、23万的打赏,算不算巨额?
回到开头那个案例,10岁孩子打赏23万,这肯定算巨额了。一个10岁的孩子,对金钱的概念、对打赏行为的后果,认知肯定是不成熟的。这种情况下,他打赏23万的行为,明显超出了他的年龄和智力水平,属于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而且,这孩子的打赏行为,他爸妈事先不知道,事后也没追认,所以这事儿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这23万的打赏,平台应该退还。
最高人民法院也有类似的指导意见。《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第九条就明确说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花了和自己年龄、智力不相符的钱,监护人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退钱的,法院应该支持。
三、现实中,退款难在哪儿?
法律规定得明明白白,但实际操作中,想把钱要回来可不容易。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举证。家长得证明,这打赏是孩子自己干的,不是大人操作的。
你想啊,现在孩子用的大多是家长的手机、账号,平台那边看到的只是一个账号在操作,怎么知道背后是大人还是小孩?这事儿,家长就得想办法提供证据,比如监控录像、孩子的证言等等,总之得让平台和法院相信,这钱确实是孩子打赏的。
四、成年人打赏,能反悔吗?
如果打赏的是成年人呢?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民法典》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就是说,他们做的民事法律行为,只要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一般都是有效的。
成年人打赏主播,通常被视为一种赠与行为。除非有证据证明这打赏是在被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做出的,否则很难要回来。当然,如果只是口头承诺打赏,还没实际给钱,那是可以反悔的。
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成年人已婚,巨额打赏可能会侵犯夫妻共同财产的处分权。这时候,配偶一方可以主张自己对这事儿不知情,要求撤销赠与。我之前就处理过一个案子,一位丈夫瞒着妻子给女主播打赏了上百万,最后法院判决这赠与行为无效,平台退还了大部分款项。
五、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为了避免类似纠纷,我给家长们提几点建议:
- 管好手机和支付密码。别让孩子轻易拿到手机,更别让他们知道支付密码。
- 加强教育引导。告诉孩子网络打赏是怎么回事,让他们明白这里面的风险。
- 和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在网上的活动,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 真出了事,别慌。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咨询律师,寻求法律帮助。
网络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了解、多学习,保护好孩子的合法权益,也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健康成长。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