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起帮信罪典型案例解析:学生沦为诈骗工具人的警示

本文从资深律师视角,深入剖析五起涉及在校学生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帮信罪)典型案例。文章揭示了学生如何因贪图小利成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从提供银行卡、拨打诈骗电话到组织诈骗团队等不同形式的帮信行为。作者指出帮信罪的法律界限与量刑标准,强调即使只获利几千元,一旦涉案金额达到二十万以上,就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文章最后给出针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具体防范建议,警示读者珍惜前程,远离帮信犯罪。透过这些真实案例,读者将了解看似简单的帮助行为如何导致严重法律后果。

在多年的律师执业过程中,我接触过不少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俗称”帮信罪”。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帮信罪也迅速增长,尤其让我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因一时贪图小利,沦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今天,我想通过五个典型案例,为大家揭示帮信罪的法律风险,希望引起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什么是帮信罪

五起帮信罪典型案例解析:学生沦为诈骗工具人的警示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在我的执业经验中,最常见的帮信罪表现为提供银行卡、手机卡等支付工具帮助犯罪分子转移赃款,而实施这些行为的人往往只是为了获取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小利,殊不知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五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在校学生董某发送诈骗短信案

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董某通过境外聊天软件加入一个发送诈骗短信的群组,并拉拢本地多名中学生参与。他们根据群主提供的信息向他人发送诈骗短信,每完成一次任务就将操作过程的录屏及收款码提供给群主,从而获得20-150元不等的佣金,总计获利3779元。最终,董某及其他涉案学生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便只是帮助发送诈骗短信,也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很多学生认为”我只是发个短信,又没有直接诈骗”,但在法律层面,提供这种帮助同样构成违法。

案例二:大学生伊某翔组织诈骗团队案

辽宁省朝阳市的伊某翔组织包括某技工学校学生刘某奇、某职业学院学生曹某坤等人在内的团队,利用QQ明星粉丝群实施诈骗活动。他们谎称开展明星福利活动,以充值返利为诱饵骗取被害人信任,进而骗取钱财。此外,伊某翔还组织在校学生帮助诈骗团伙转移涉案赃款。该团队共实施9起诈骗案,涉案资金98500元,非法获利40400元;转移涉案赃款23.9万元,非法获利20273元。伊某翔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余涉案学生被公安机关采取惩戒措施。

我曾为类似案件的当事人辩护,深知这类案件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当事人不仅面临司法处罚,学业也会中断,人生轨迹因此改变。参与这类活动的学生往往抱着”尝试一下”的心态,却不知后果如此严重。

案例三:高校学生庞某云提供银行卡案

江苏省扬州市某高校17岁学生庞某云在明知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情况下,仍提供其持有的银行卡及手机银行APP帮助收款、转账,为诈骗团伙提供人脸验证、支付结算等服务。交易金额达67万余元,庞某云从中获利4900元。目前,庞某云已被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这个案例特别值得注意,涉案金额67万元,而庞某云只获利4900元,却要承担全部法律后果。我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清楚,即使自己只获利很少,但只要参与了帮助行为,就要为整个诈骗金额的后果负责。

案例四:七名未成年学生拨打诈骗电话案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7名未成年在校生因想通过勤工俭学挣点生活费,被一则在快手APP上发布的”炫富”视频吸引。他们通过私信添加对方QQ好友后,得知只需帮忙拨打电话即可获得高额报酬。于是,这7名学生按照对方的操作拨打电话,帮助诈骗分子给受害人拨打诈骗电话。结果,其中2名学生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另外5名学生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我想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同样可能因帮信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虽然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一定宽宥,但情节严重的,同样面临刑事责任。在这个案例中,部分学生虽未满18岁,仍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案例五:职业学院学生王某某出租银行卡案

19岁的北京某职业学院学生王某某在明知他人可能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情况下,仍将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等出租给诈骗分子使用。王某某出租的银行卡涉电信诈骗犯罪流水共计人民币32.26万元。最终,王某某被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三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

这个案例说明,即使是轻微的帮信行为,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虽然王某某获得了缓刑,但仍有了犯罪前科,这将对他未来的学业、就业产生长期影响。

帮信罪的量刑标准与界限

根据司法解释,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就可能构成帮信罪。这个门槛其实很低,在实践中,一张被用于诈骗的银行卡,流水很容易超过这个数额。

我注意到,当银行卡流水超过100万元时,基本就意味着实刑。有些案例中,银行卡流水只有几十万,行为人仍被判处实刑:

  • 山东鄄城案例:被告刘某某将银行卡以850元价格卖给他人,卡内流水40万元,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
  • 福建闽侯案例:被告冯某将银行卡出借给他人用于网络赌博,银行卡流水超过5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 北京东城区案例:被告李某将自己的银行卡出借给他人,卡内30万元是电信诈骗款项,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下,即使银行卡流水较大,检察院也可能决定不起诉,例如:

  • 如果是初犯、偶犯,并且认罪认罚
  • 在校学生且有自首等情节
  • 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积极退赃

预防帮信犯罪的建议

作为一名长期与刑事案件打交道的律师,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对在校学生的建议

首先,千万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借给或卖给他人,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请求,也无论报酬多么诱人。其次,不要轻信网络上所谓的”轻松赚钱”广告,特别是那些要求提供银行卡、进行资金转账的兼职。第三,增强法律意识,了解帮信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最后,如果已经误入歧途,应当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对家长和学校的建议

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金融安全教育,教育子女不要轻易被”轻松赚钱”的诱惑所吸引。学校则应加强法制教育,邀请专业法律人士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帮信犯罪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结语

帮信罪看似门槛低、获利小,却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特别是对在校学生而言,一时贪图小利可能断送美好前程。希望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远离帮信犯罪,珍惜自己的未来。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是上游的犯罪分子,还是下游的”工具人”,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制裁。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明辨是非,不做违法犯罪的帮凶,不让自己的青春因一时贪念而蒙上阴影。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9184.html

(0)
聚合律师的头像聚合律师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上午10:47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午7: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