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了咋办?赔偿标准、计算方法与维权指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日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今天,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专利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当自己的专利技术或产品遭遇侵权时,专利权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获得合理的经济赔偿。那么,专利侵权赔偿究竟该如何计算?赔偿标准又有哪些?本文将为您深入解读专利侵权赔偿的相关法律问题,帮助您在维权路上不再迷茫。
什么是专利侵权赔偿?
简单来说,专利侵权赔偿是指当他人的行为侵犯了您的专利权,给您造成经济损失时,依照法律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这种赔偿旨在弥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并对侵权行为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需要明确的是,专利侵权赔偿的目的是弥补损失,而非惩罚侵权人(惩罚性赔偿除外)。因此,赔偿金额的确定通常会围绕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进行考量。
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方法
我国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提供了多种方法,其适用顺序和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一、实际损失赔偿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
计算公式:
权利人损失赔偿额=专利产品因侵权减少的销售量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
如果专利产品减少的销售量难以确定,则可以参考侵权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总量来计算。
适用情形:
这种方法优先考虑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例如,侵权产品的出现导致专利产品销量下降,从而减少了专利权人的利润。此时,可以通过对比侵权前后专利产品的销售数据、市场份额变化等证据,来估算实际损失。
举证要点:
专利权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因侵权行为导致其专利产品销量减少,并提供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这通常需要提供销售合同、财务报表、市场调研报告等证据。
二、侵权获利赔偿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也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
计算公式:
侵权人获利赔偿额=侵权产品销售量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
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通常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适用情形:
当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难以计算,但侵权人通过侵权行为获利明显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侵权人大量生产、销售侵权产品,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此时,可以通过调查侵权人的销售记录、财务账簿等证据,来估算侵权获利。
举证要点:
专利权人需要尽可能收集侵权人生产、销售侵权产品的证据,例如销售合同、发货单、宣传资料等,并提供侵权产品的利润率相关证据。如果侵权人拒不提供相关账簿、资料,法院可以参考专利权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来判定赔偿数额。
三、许可使用费参照赔偿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计算方法:
法院会参考涉案专利的许可使用费,并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酌情确定赔偿数额。通常会参照许可使用费的1-3倍来确定赔偿额。
适用情形:
当实际损失和侵权获利都难以确定,但涉案专利存在许可使用费可以参考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专利权人曾对外许可他人使用该专利,可以参照许可协议中约定的许可费来估算赔偿额。
举证要点:
专利权人需要提供有效的专利许可协议,证明涉案专利存在许可使用费,并说明许可协议与被诉侵权行为在许可内容、范围、时间、使用方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或参考性。
四、法定赔偿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适用情形:
当以上三种方法都无法确定赔偿数额时,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例如专利权的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侵权行为的性质(故意、过失;制造、销售等)、侵权情节(规模、持续时间、主观恶意等),在法定赔偿额度范围内酌情判决赔偿金额。
特点:
法定赔偿带有一定的兜底性质,是最后一种选择。由于其赔偿数额具有较大的主观裁量性,因此,在能够适用其他赔偿方法的情况下,不建议优先选择法定赔偿。
五、惩罚性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一条第一款后半段规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适用情形:
惩罚性赔偿是针对故意侵犯专利权且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而设立的。其目的是加大对恶意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震慑潜在的侵权者。
构成要件:
- 故意侵权:侵权人明知或应知其行为侵犯他人专利权,仍然实施侵权行为。
- 情节严重:侵权行为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获利高、造成损失严重,或侵权人存在重复侵权、恶意串通侵权、伪造证据等恶劣情节。
计算方法:
惩罚性赔偿以实际损失、侵权获利或许可使用费为基数,再乘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惩罚倍数。具体倍数的确定,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程度、侵权情节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意义: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强,对遏制恶意侵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关键因素
最终的专利侵权赔偿数额,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 专利本身的价值:专利技术的创新性、市场前景、研发成本、许可情况等都会影响专利的价值,高价值专利通常能获得更高的赔偿。
- 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侵权行为是制造、销售还是使用?是故意侵权还是过失侵权?侵权规模、持续时间、侵权人的主观恶意程度等都会影响赔偿数额。
-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通过侵权行为获得的利润越高,赔偿数额也可能越高。
- 专利权人的损失情况: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实际损失越大,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赔偿。
- 维权成本:专利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例如律师费、公证费、调查取证费等,通常也会被纳入赔偿范围。
专利侵权维权中的举证要点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至关重要。为了争取更高的赔偿数额,专利权人需要积极收集和提供以下证据:
- 证明专利权有效的证据:例如专利证书、专利登记簿副本、专利年费缴纳凭证等。
- 证明侵权事实的证据:例如侵权产品实物、购买发票、公证书、侵权产品宣传资料、侵权行为发生的场所、时间、方式等证据。
- 证明损失或侵权获利的证据:
- 实际损失:专利产品销售记录、利润报表、市场调研报告、因侵权导致订单减少的证据等。
- 侵权获利:侵权产品销售记录、财务账簿(如能获取)、侵权人宣传资料、行业利润率数据等。
- 许可使用费:专利许可协议、许可费支付凭证等。
- 维权合理开支的证据:律师费发票、公证费发票、差旅费票据、调查取证费用发票等。
- 证明侵权人主观恶意的证据(主张惩罚性赔偿时):例如侵权警告函、侵权人明知专利存在仍持续侵权的证据、侵权人伪造证据、恶意规避调查等证据。
结语
专利侵权赔偿的计算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和事实认定。理解专利侵权赔偿的各种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举证要点,对于专利权人有效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当您的专利权遭受侵犯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制定合适的维权策略,收集充分的证据,依法维护您的合法权益,让创新成果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回报。
发布者:聚合律师,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0juhe.com/9462.html